脖子穴位:脖子的穴位、脖子後的穴位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脖子後面的主要穴位及其臨床應用。脖子後的穴位主要包括風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大椎穴和啞門穴。這些穴位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若需要使用,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進行操作。

本文介紹了脖子後面的主要穴位及其臨床應用。脖子後的穴位主要包括風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大椎穴和啞門穴。這些穴位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若需要使用,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進行操作。

脖子的穴位

脖子上的穴位有天突、人迎、扶突、廉泉和頸百勞。這些穴位在中醫中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疾病。

天突

位置:位於胸骨上窩正中間。

主治:咳嗽、氣喘、喉嚨疼痛等呼吸系統疾患。

按揉方法:以拇指指腹端按壓該穴,力度適中,每次按壓3-5分鐘。

人迎

位置:喉結旁開二橫指處。

主治:頭痛、眩暈、失語等神經系統病症。

按揉方法:手指併攏,指尖相對,雙手從耳後下拉至胸前,在鎖骨上方找到隆起的肌肉,即為胸鎖乳突肌,其前緣即是人迎穴所在的位置。

扶突

位置:位於頸部當胸骨中線兩側各三寸處。

主治:咽喉腫痛、扁桃腺炎等口腔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按揉方法:可以用食指或中指輕輕按住扶突穴,順時針旋轉按摩一分鐘左右即可。

廉泉

位置:位於頸部中央,舌骨上緣凹陷處。

主治:口乾舌燥、吞咽困難等消化道功能障礙。

按揉方法:使用指腹輕柔地觸控廉泉穴,並施加適當的力度進行推拿。

頸百勞

位置:位於項部,大椎穴直上一寸半,後髮際線上五分。

主治:肩背痠痛、頸椎病等骨骼系統疾病。

按揉方法:將右手掌根置於左肩胛下方,沿肋骨斜向下推至腰部,此時可觸及一個高起的棘狀物,即第七頸椎棘突,其與第一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即為此穴。患者可以取坐位或仰臥位,微低頭,使頸筋處於自然放鬆狀態,然後用兩手拇指分別按揉上述穴位約0.5~1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使用以上穴位來治療疾病,建議由專業醫生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當而引起不良後果。此外,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脖子後的穴位

脖子後有風府、天柱、大椎、啞門和肩井等穴位。這些穴位在中醫中常用於治療頭痛、頸項強直等症狀。

風府

位置:位於枕骨粗隆下緣與寰椎棘突之間凹陷處。

主治疾病:主治頭面五官疾患及神志病證,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

天柱

位置:位於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主治疾病:主要用於治療頭痛、項背痠痛、落枕、半身不遂等病症。

大椎

位置:位於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疾病:主治熱病、瘧疾、咳嗽、氣喘、骨蒸潮熱、消渴、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癲狂癇證等。

啞門

位置:位於頸部下端,當胸骨中線大筋的上方,舌骨上緣與下頜骨髁狀突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主治急慢驚風、癲癇、解離症性昏厥、失語、喉痺、咽部異物感、齒齦腫痛、牙關緊閉等。

肩井

位置:位於人體項部,當岡上窩中央,即乳頭直上3寸。

主治疾病:主治肩背痛、手臂不能舉、耳鳴、瘰癧、癭瘤、胸中鬱悶、吐血、唾膿血、產後乳汁缺少或無乳等。

使用上述穴位時應由專業人士進行操作,並且應注意避免力度過大以防止傷害皮膚。此外,在按摩過程中若出現疼痛加劇或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停止並諮詢醫生。

脖子後面是什麼穴位

脖子後面的穴位主要包括風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大椎穴和啞門穴。這些穴位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若需要使用,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進行操作。

風池穴

位置:枕骨下方與胸鎖乳突肌之間凹陷處。

主治作用: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病症。

按摩方式:以指腹按揉或輕叩此穴,每日2-3次,每次約5分鐘。

注意事項: 按摩時應避免力度過大以防傷害頸部軟組織。

天柱穴

位置:位於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主治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頭項疾患如頸椎病、落枕等。

按摩方式:可用拇指按壓該穴位並做旋轉動作,每次可重複數遍。

注意事項: 對於區域性皮膚過敏者不宜頻繁刺激此處穴位。

肩井穴

位置:位於頸根部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間。

主治作用:可用於緩解肩背痠痛、上肢無力等症狀。

按摩方式:患者取坐位,用雙手拇指分別按住雙側肩井穴,其餘四指附著於對側肩前臂上,由輕到重按揉0.5~1分鐘。

大椎穴

位置:位於背部,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作用:主要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腰脊強痛、肩背痠重等病症。

按摩方式:通常採取仰臥位,然後將兩手搓熱至溫熱不燙為度,順命門穴至腎俞穴方向推擦腰部兩側,直至感到微微發燒為止。

啞門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線正中的督脈之上。

主治作用:主治癲狂癇證、失語、咽喉腫痛等病症。

按摩方式:患者可以採用仰臥位姿勢,然後將右手食指屈曲,用指甲切人穴位內,輕輕掐之,同時配合吸氣,連續掐6~9次即可。

上述穴位均屬於中醫經絡學說中的重要腧穴範疇,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適當按揉來保健養生。但在選擇穴位進行自我護理之前,最好先瞭解其具體位置及功效,並確保手法正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脖子後面穴位

脖子後面的穴位有風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和天窗穴。

1. 風池穴位於枕骨下方與胸鎖乳突肌之間凹陷處,按揉此穴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病症。

2. 天柱穴在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斜方肌上端與第7頸椎棘突間隙的交叉點處,按摩此處能夠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頭項疼痛、頸部酸脹等症狀。

3. 肩井穴位置在頸根部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間部分,在前鋸肌的鎖骨頭外側緣處,用力按壓可緩解區域性肌肉緊張狀態,常用於改善落枕引起的頸部不適。

4. 大椎穴位於人體背部最上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適當刺激該穴位能輔助調節體內氣血執行,對於感冒、發燒等情況有一定的調理效果。

5. 天窗穴位於頸部喉結上方一橫指的位置,使用手指腹輕輕按揉可以幫助放鬆區域性肌肉,從而減輕因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導致的頸部僵硬症狀。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由專業人士操作進行。若患者存在相關疾病或症狀,則應尋求中醫師的幫助以確保安全有效地利用這些穴位。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