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性心臟衰竭:心衰的最怕三個徵兆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心肺功能衰竭的治療方法及預後情況。心肺功能衰竭可以透過吸氧治療、體外膜肺氧合、機械通氣、心臟康復訓練、營養支援治療等方法來緩解症狀。對於心衰患者來說,早期識別並干預是最關鍵的。

本文介紹了心肺功能衰竭的治療方法及預後情況。心肺功能衰竭可以透過吸氧治療、體外膜肺氧合、機械通氣、心臟康復訓練、營養支援治療等方法來緩解症狀。對於心衰患者來說,早期識別並干預是最關鍵的。

心肺功能衰竭

心肺功能衰竭可以考慮吸氧治療、體外膜肺氧合、機械通氣、心臟康復訓練、營養支援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吸氧治療

透過吸入高濃度氧氣來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通常採用面罩或鼻塞給氧。高濃度吸氧有助於改善組織缺氧狀態,緩解心肺功能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難等症狀。但需注意避免長時間高濃度過量使用以防氧中毒。

體外膜肺氧合

體外膜肺氧合是將血液引出體外,透過膜肺清除二氧化碳並補充氧氣後泵回患者體內的一種技術,在重症監護室由專業團隊操作。此技術能夠輔助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減輕心肺負擔,適用於嚴重的心肺功能衰竭病例。使用時應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及液體平衡。

機械通氣

機械通氣是一種藉助於呼吸機對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人工呼吸的方法,一般在醫院急診室或重症監護病房內進行。該措施可有效維持患者生命穩定、促進其恢復自主呼吸能力;施行過程中須密切觀察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如感染風險增加等。

心臟康復訓練

心臟康復訓練包括一系列有計劃的運動和生活方式改變,旨在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通常在醫療機構內由專業人員指導完成。針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而言,心臟康復訓練有助於增強心肺耐力、降低再發風險;開始前應評估個體適宜程度並逐步推進。

營養支援治療

營養支援治療涉及為無法正常進食者提供適當營養素以維護身體功能,可透過口服或靜脈途徑給予營養補充劑。良好的營養狀況有助於支援受損器官修復及免疫系統功能恢復;制定方案時要考慮患者接受能力和可能存在的食物不耐受等情況。

在處理心肺功能衰竭的過程中,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加重心臟負荷。同時,建議定期進行肺功能鍛鍊,如深呼吸練習,以改善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心衰的最怕三個徵兆

心衰的最怕三個徵兆包括胸悶、呼吸困難、水腫、尿量減少以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儘快就醫以評估心臟功能並接受適當治療。

心臟衰竭的症狀

心臟衰竭的主要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勞、水腫、咳嗽以及肝臟腫大。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心功能狀態並接受適當治療。

呼吸困難

心臟衰竭時,由於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導致肺部淤血,從而引發呼吸困難。這種症狀通常表現為活動後呼吸急促,嚴重時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疲勞

當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出並供應至全身各處時,身體各器官組織所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減少,進而影響其正常執行。持續的壓力會導致肌肉疲勞。患者可能會感到日常活動後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疲倦。

水腫

心臟衰竭時,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體內的液體滯留,尤其是下肢和腹部。水腫通常出現在腳踝、小腿等低垂部位,在早晨更為明顯。

咳嗽

心臟衰竭時,肺部積液增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多為乾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尤其是在晚上躺下時加重。

肝臟腫大

心臟衰竭時,血液循環不暢,可能導致肝臟充血和水腫,進而引起肝臟體積增大。肝臟腫大的表現可能包括右上腹脹滿感或疼痛,有時伴隨黃疸。

針對心臟衰竭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以及胸部X光片以檢視肺部情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重症可能需要機械輔助循環支援或心臟移植。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健康體重,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臟衰竭能活多久

心臟衰竭患者的存活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取決於心臟衰竭型別、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接受治療。一般情況下,急性左心衰患者可能存活數小時至數天不等,慢性心臟衰竭則可維持較長壽命。

急性左心衰

急性左心衰是指由於心臟突發疾病導致的心臟泵血功能急劇下降,引起肺水腫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該病病情發展迅速,可能導致瘁死,因此患者的預期生存期較短,可能為數小時至數天。

慢性心臟衰竭

慢性心臟衰竭是心臟長期負荷過重或受到傷害後逐漸出現的功能障礙,此時心臟無法有效泵出血液,但經過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症狀並改善預後,延長生命。未及時發現與干預的情況下,未經治療的慢性心臟衰竭患者的平均壽命約為3-5年。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以監測心臟健康狀況,並遵循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和用藥方案。若患者存在心臟問題,應避免過度勞累及攝入過多鹽分,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