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胃炎:原因、症狀、自然治療、胃出血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不同型別的胃炎及其相應的病因和治療方法。例如,幽門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通常採用抗生素治療,而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導致藥物相關性胃炎,需考慮更換藥物或加用胃黏膜保護劑。瞭解胃炎的原因及型別有助於採取正確的防治措施,維護胃部健康。

本文介紹了不同型別的胃炎及其相應的病因和治療方法。例如,幽門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通常採用抗生素治療,而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導致藥物相關性胃炎,需考慮更換藥物或加用胃黏膜保護劑。瞭解胃炎的原因及型別有助於採取正確的防治措施,維護胃部健康。

出血性胃炎原因

出血性胃炎可能由酒精濫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過量使用、幽門螺杆菌感染、大劑量使用類固醇、壓力性潰瘍等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酒精濫用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胃黏膜屏障受損,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壁的侵蝕作用,進而引起胃黏膜發炎、糜爛甚至出血。對於酒精引起的出血性胃炎,減少或停止飲酒是關鍵。此外,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保護胃黏膜藥物進行緩解,如鋁碳酸鎂、克潰泌膜衣錠(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等。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過量使用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透過抑制環氧合酶活性而阻斷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轉化,導致胃黏膜細胞傷害和修復功能障礙,從而誘發出血性胃炎。針對此類因素所致之症,可遵照醫師意見給予H2感受器拮抗劑以減輕症狀,例如、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

幽門螺杆菌感染

幽門螺杆菌感染後,在胃內產生毒素刺激胃部,使胃黏膜發生發炎反應,嚴重時會引起胃黏膜出血。根除幽門螺杆菌通常採用三聯療法或四聯療法,其中四聯療法包括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奧美拉唑(Omeprazole)以及克潰泌膜衣錠(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

大劑量使用類固醇

大劑量使用類固醇可能抑制巨噬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降低身體對細菌感染的防御能力,易導致胃黏膜防御機制減弱,出現胃炎並伴有出血現象。若是由此病因所引發的不適,建議諮詢醫生是否調整用藥方案,如氫化皮質酮(Hydrocortisone)、地塞松(Dexamethasone)等。

壓力性潰瘍

壓力性潰瘍是在各種嚴重創傷、感染、休克等應激狀態下發生的急性消化道黏膜病變,主要是由於應激原導致胃腸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功能損害、黏膜通透性增高、黏膜下組織水腫、白血球浸潤、黏膜壞死脫落等病理改變,進而導致胃黏膜急性發炎、糜爛、潰瘍形成。對於壓力性潰瘍引起的出血性胃炎,需要及時去除誘因,同時配合醫生採取止血措施,如輸血法、內鏡下止血等。

建議定期複查胃鏡以監測病情變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菸和過度飲酒,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如紅燒肉、麻辣火鍋等,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出血性胃炎症狀

出血性胃炎的症狀包括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嘔血、黑便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和接受適當治療。

上腹部疼痛

由於發炎刺激胃黏膜和神經,導致上腹痛。這種疼痛通常位於上腹部中央,可能伴有燒心感。

噁心

胃部受到傷害時,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系統無法正常工作,進而引發噁心的症狀。噁心常伴隨上腹部不適,但也可能是唯一症狀。

嘔吐

當出血性胃炎引起劇烈的胃痙攣時,會誘發嘔吐反射。嘔吐多為突然發生的噴射狀,可能伴有膽汁或血液。

嘔血

嘔血是由於胃黏膜急性發炎引起的血管破裂,導致血液進入胃腔內而引起。嘔血通常是大量鮮紅色血液,有時混有食物殘渣。

黑便

黑便是由於出血性胃炎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在經過腸道時紅血球破壞後釋放出含鐵血黃素所致。黑便的顏色深且呈柏油樣,排便次數可能會增加。

針對出血性胃炎的症狀,可以進行電子胃鏡檢查以評估胃黏膜情況。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藥物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建議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保持規律飲食,避免過度飲酒和吸菸。

出血性胃炎自然治療

出血性胃炎的自然治療可能需要飲食調整、臥床休息、壓力管理和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飲食調整

患者應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則,減少脂肪攝入量,增加蛋白質含量,如雞蛋羹、小米粥等。因為高脂食物會促進膽汁分泌,加重病情;而適量補充蛋白質有助於身體修復受損組織。

臥床休息

患者需要嚴格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胃部負擔。充足的休息時間幫助身體各項機能恢復正常功能狀態,進而輔助緩解不適症狀。

壓力管理

透過心理諮詢、冥想等方式減輕心理壓力,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抗焦慮藥或抗憂鬱藥來改善症狀。持續的心理壓力會導致體內賀爾蒙失衡,進一步加劇胃黏膜傷害,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飲料

建議暫時禁食一段時間,待症狀緩解後再逐步恢復飲食。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可能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加重出血性胃炎的症狀。

此外,患者還要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為什麼會胃出血

胃出血可能由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肝硬化、急性糜爛性胃炎、胃癌或胃潰瘍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酒精性肝硬化

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肝臟受損,進而引起肝硬化的發生。肝硬化會導致門脈高壓,使食道下端和胃底靜脈曲張,當食用較硬的食物時易傷害血管而引起出血。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硬化的關鍵,可透過藥物如水飛薊(Silymarin)、複方甘草合劑液(Compound Glycyrrhizin)等進行保肝護肝治療。

非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由於長期存在肝臟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形成。肝硬化會引起門脈高壓,導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從而增加出血的風險。針對非酒精性肝硬化引起的胃出血,可以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腸溶片等減少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

急性糜爛性胃炎

急性糜爛性胃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發炎伴糜爛,嚴重者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因為黏膜受到刺激後發生充血水腫,微血管破裂所致。對於急性糜爛性胃炎,可以透過口服氫氧化鋁(Aluminium)、鋁碳酸鎂等來中和胃酸,緩解疼痛症狀。

胃癌

胃癌是指源於胃壁細胞的惡性腫瘤,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侵犯到周圍的組織器官,甚至會發生遠處轉移。此時由於癌腫組織壞死脫落,容易造成胃部小血管破裂,引起胃出血的現象。對於胃癌引起的胃出血,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透過手術切除病變部位,配合化療等方式控制病情發展。

胃潰瘍

胃潰瘍通常由幽門螺杆菌感染、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會導致胃黏膜防禦功能減弱,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對區域性黏膜產生侵蝕作用,形成潰瘍面。當潰瘍面較大或位於大血管附近時,可能引起胃出血。針對胃潰瘍引起的胃出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抑酸藥物如泮托拉唑(Panto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癒合。

建議定期複查胃鏡以監測病情變化,同時注意飲食調整,避免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胃黏膜傷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