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症狀表現、檢查、病因、治療

分類: 耳鼻喉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4
本文介紹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該疾病通常表現為耳痛、耳鳴、聽力下降、鼓膜積液及耳悶症狀。診斷通常涉及耳鏡檢查、聽力測試、鼓室壓測量、聲導抗測試和顳骨CT掃描。誘發原因多樣,如咽鼓管功能障礙、急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

本文介紹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該疾病通常表現為耳痛、耳鳴、聽力下降、鼓膜積液及耳悶症狀。診斷通常涉及耳鏡檢查、聽力測試、鼓室壓測量、聲導抗測試和顳骨CT掃描。誘發原因多樣,如咽鼓管功能障礙、急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症狀表現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狀可能包括耳痛、耳鳴、聽力下降、鼓膜積液以及耳悶。由於症狀持續時間較長且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耳痛

由於發炎因子刺激外耳道或者中耳黏膜,導致區域性出現充血水腫和滲出增多的情況,從而引發疼痛。耳痛通常發生在耳道內,可能伴有刺痛或鈍痛感。

耳鳴

當患者存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時,會導致耳朵內分泌物增多,進而壓迫到聽覺神經,使神經功能受損,所以會引起耳鳴的症狀發生。耳鳴的聲音可以在任何時間出現,可能是嗡嗡聲、響鈴聲或其他類似電話鈴聲的聲音。

聽力下降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內會有積液形成,這些液體會影響聲音的傳導,從而引起聽力下降。聽力下降可能為持續性的,也可能因耳部堵塞而加劇,特別是在說話含糊不清或環境嘈雜的情況下更為明顯。

鼓膜積液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中耳通氣受阻導致的中耳呈負壓狀態,影響了中耳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引流和通氣功能障礙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中耳內的液體不能順利排出,進而造成鼓室積液。積液通常位於中耳腔內,可透過耳鏡檢查觀察到鼓膜充血腫脹、透明度降低等症狀。

耳悶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由於咽鼓管功能不良,導致中耳內外壓力不平衡,引起耳悶的感覺。耳悶是一種主觀感受,患者可能會感到耳朵被填滿了物體,這種感覺可能伴隨有不適或疼痛。

針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建議進行耳部檢查、聽力測試以及影像學檢查如顳骨CT掃描來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療以控制感染,必要時可使用類固醇如地塞松(Dexamethasone)緩解發炎反應。患者平時應避免接觸噪音較大的環境,注意保持耳道清潔乾燥,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加重症狀。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檢查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透過耳鏡檢查、聽力測試、鼓室壓測量、聲導抗測試、顳骨CT掃描等檢查專案來診斷。由於該疾病涉及耳部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耳鏡檢查

耳鏡檢查是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可以直觀地觀察外耳道及鼓膜的情況。醫生使用一根帶有燈光和攝影機的小管子輕輕插入患者的耳朵裡,拍攝並評估耳道內部狀況。

聽力測試

聽力測試有助於評估中耳炎導致的聽覺減退程度。透過一系列頻率遞增的聲音來測定患者對不同音訊的反應。

鼓室壓測量

鼓室壓測量用於確定中耳與外界之間的壓力差異。將一根細軟針頭插入耳道,測量鼓室內氣壓並與外部環境比較。

聲導抗測試

聲導抗測試可提供關於中耳積液或硬化情況的資訊。向患者耳邊發出特定頻率的輕柔吹氣,並記錄其耳膜響應。

顳骨CT掃描

顳骨CT掃描能夠顯示中耳結構異常或病變細節。CT裝置圍繞頭部旋轉採集影象,分層顯示出內耳、中耳和周圍組織的情況。

以上各項檢查均需在安靜環境下由專業人員完成。檢查前應避免使用耳塞或其他物品堵塞耳道,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因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礙、急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病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咽鼓管功能障礙

由於咽鼓管阻塞導致中耳腔與外界壓力不平衡,引起中耳積液,進而發展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透過捏鼻鼓氣法、鼓膜按摩等非手術方法改善症狀。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由病毒或細菌侵入中耳引起的發炎反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長期的聽力下降和耳鳴。抗生素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法,如盤尼西林類或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藥物。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時,區域性黏膜腫脹可壓迫咽鼓管,使其不能正常開放,從而影響中耳通氣和引流,導致中耳負壓增加,易發生滲出性病變。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等藥物進行治療。

鼻竇炎

鼻竇炎會導致鼻竇粘膜出現發炎,發炎可能會蔓延至鄰近的中耳部位,引起中耳炎的發生。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Paracetamol/Amantadine、等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系統對特定物質產生過度反應,導致鼻子發癢、打噴嚏等症狀。這可能會影響咽鼓管的功能,導致中耳積液。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左美素(Levamisole)、Mometasone furoate鼻噴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建議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進展,必要時還可配合醫生透過鼓室探查術、鼓膜切開術等手術方式治療。同時注意保持耳道清潔乾燥,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療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療、鼓室通氣管置入術、鼓膜切開術、類固醇治療、免疫調節治療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生素治療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此方法適用於急性期出現化膿性中耳炎時使用,可減輕發炎反應,從而緩解不適症狀。

鼓室通氣管置入術

透過將一小管子插入鼓室內來改善中耳通氣,通常在門診區域性麻醉下完成。此措施有助於恢復中耳壓力平衡,對於長期存在積液但難以自行吸收者效果顯著。

鼓膜切開術

在全麻或局麻下由耳鼻喉科醫生操作,在顯微鏡輔助下開啟鼓膜以引流積液。手術目的是暫時開放中耳通路以便於液體排出並促進癒合;對伴有感染跡象或積液超過3個月未消退者適用。

類固醇治療

遵醫囑口服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片等藥物控制病情發展。因為該病是由於咽鼓管功能不良導致的中耳負壓狀態引起,而類固醇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免疫應答和減少滲出,提高身體免疫力,所以可以起到較好的療效。

免疫調節治療

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免疫調節劑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進行系統性治療。針對反覆發作且伴隨免疫異常表現的患者,旨在穩定身體反應狀態以減少異常病理過程發生頻率及強度。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需定期複查聽力學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監測病情變化。同時注意保持耳道清潔乾燥,避免接觸過敏原,以免加重耳部症狀。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飲食推薦有哪些?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飲食調理主要是以均衡飲食為主,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咽鼓管水腫的食物。患者可以適量食用雞蛋、胡蘿蔔、青花菜、鱸魚、牛奶等富含營養的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並不能直接治療疾病,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

雞蛋

雞蛋富含優質蛋白質,可以促進身體免疫功能恢復。提高身體抵抗力,有助於病情恢復。

胡蘿蔔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夠維持上皮組織正常結構和功能,對緩解發炎有一定作用。補充營養素,加強免疫力。適合長期患病者食用。

青花菜

青花菜中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等物質,能刺激產生具有抗癌功效的酶。提高免疫力,輔助預防感染。適宜患者日常食用。

鱸魚

鱸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含豐富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元素,可為身體提供能量並促進傷口癒合。改善血液循環,加速耳部積液吸收。對於存在聽力下降症狀的患者有益。

牛奶

牛奶中的鈣質幫助維持耳膜完整性,而其天然的抗炎成分則有助於減輕中耳道發炎反應。每日適量飲用可幫助減少耳內壓力波動,從而降低耳鳴發生率。但不建議免洗過量攝入以避免耳悶感加劇。

上述提及的所有食物均需適量食用,不可過多食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以免加重耳道黏膜充血水腫,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