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間質性腎炎:症狀表現、檢查方法、病因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4
本文介紹了慢性間質性腎炎。該疾病症狀包括尿量減少、夜尿增多、尿色深黃、水腫、貧血等,並可能伴隨血壓升高。診斷通常涉及尿液分析、尿液細胞學檢查、腎功能測試、腎臟超音波和活檢組織學檢查等醫學檢查。引發此病的原因多種多樣,如遺傳性腎炎、梗阻性腎病、長期使用止痛藥、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

本文介紹了慢性間質性腎炎。該疾病症狀包括尿量減少、夜尿增多、尿色深黃、水腫、貧血等,並可能伴隨血壓升高。診斷通常涉及尿液分析、尿液細胞學檢查、腎功能測試、腎臟超音波和活檢組織學檢查等醫學檢查。引發此病的原因多種多樣,如遺傳性腎炎、梗阻性腎病、長期使用止痛藥、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

慢性間質性腎炎症狀表現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症狀表現為尿量減少、夜尿增多、尿色深黃、水腫、貧血等,可能伴隨血壓升高。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腎臟功能。

尿量減少

當慢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存在腎臟濃縮功能下降時,會導致水分排出障礙,從而引起尿量減少。此症狀主要表現為每日排尿量少於400毫升,可能伴有夜間口渴和頻繁起夜的現象。

夜尿增多

由於慢性間質性腎炎導致腎小管傷害,影響了腎臟濃縮稀釋功能,使夜晚產生的尿液不能被充分回收再利用,進而出現夜尿增多的情況。患者可能會在晚上多次醒來排尿,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品質。

尿色深黃

如果慢性間質性腎炎進一步發展,腎功能受損,可導致血液中廢物和毒素積累,這些物質會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使尿液顏色加深。這種變化通常是因為血肌酐水平升高引起的,還可能伴隨有異味或渾濁。

水腫

慢性間質性腎炎會引起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導致體內液體瀦留。若此時伴高血壓,則會加重水腫的發生。水腫首先出現在身體低垂部位,如早晨起床時眼瞼和面部水腫,隨著病情進展可擴充套件到全身。

貧血

慢性間質性腎炎患者的腎臟功能逐漸減退,紅血球壽命縮短,鐵代謝異常,因此容易發生貧血。貧血可能導致頭暈、乏力等症狀,尤其是在活動後感到疲憊不堪。

針對慢性間質性腎炎的症狀,可以進行尿常規、腎功能檢測等實驗室檢查以及超音波檢查來評估腎臟狀況。治療措施包括控制原發病因,如使用保腎藥物,同時注意限制蛋白質攝入。患者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疲勞,定期監測血壓和腎功能指標。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檢查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診斷通常需要進行尿液分析、尿液細胞學檢查、腎功能測試、腎臟超音波和活檢組織學檢查等醫學檢查。鑑於該疾病的複雜性和對治療方案的影響,建議患者尋求專業腎臟醫生的評估和指導。

尿液分析

透過檢測尿液中的蛋白質、葡萄糖等成分含量,輔助診斷是否存在腎小球通透性增加的情況。採集新鮮中段尿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

尿液細胞學檢查

評估是否存在腎臟發炎或傷害跡象,有助於診斷慢性間質性腎炎。留取清潔中段尿液後,離心取沉渣進行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

腎功能測試

包括肌酐、尿素氮水平測定,以反映腎臟清除廢物和多餘液體的能力,協助判斷病情嚴重程度。通常空腹狀態下抽取血液樣本,隨後立即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

腎臟超音波

非侵入性影像學檢查,可顯示腎臟大小、結構及血流情況,排除其他併發疾病。患者平臥位,醫生使用高頻聲波掃描腹部,整個過程約5-10分鐘。

活檢組織學檢查

獲取腎臟組織標本進行病理學評估,深入瞭解病變性質與範圍。區域性麻醉下取出一小塊腎臟組織,隨後對其進行製片、染色並由專業人員評估。

以上各項檢查前,應避免攝入利尿劑至少48小時,以免影響尿液分析結果。對於活檢組織學檢查,應確保告知醫生完整的藥物使用史,以防使用腎毒性藥物而引起風險。

慢性間質性腎炎病因

慢性間質性腎炎可能由遺傳性腎炎、梗阻性腎病、長期使用止痛藥、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病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和管理。

遺傳性腎炎

遺傳性腎炎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腎小管傷害和修復障礙,進而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可遵醫囑服用尿毒清顆粒、海昆腎喜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降低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延緩病情進展。

梗阻性腎病

梗阻性腎病由於尿液排出受阻,導致壓力增高,壓迫腎組織,引起發炎反應和纖維化過程,進一步損害腎功能。解除阻塞是關鍵,如經皮穿刺造瘻術、輸尿管鏡下碎石取石術等,以減輕壓力並恢復尿流。

長期使用止痛藥

長期使用止痛藥會導致腎毒性作用,對腎小管上皮細胞造成直接傷害,影響其轉運和分泌功能,從而引發慢性間質性腎炎。減少止痛藥劑量或更換非處方止痛藥可能是適當的處理方式。例如,布洛芬(Ibuprofen)片、希樂葆(Celecoxib)等藥物均需謹慎使用,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用並向醫生諮詢。

糖尿病腎病

高血糖狀態下,葡萄糖分子透過腎小球濾過膜時,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滯留於腎小管周圍間質中,刺激系膜細胞增生,形成結節狀團塊,使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蛋白尿增加,最終導致腎絲球硬化,腎小球過濾率下降,發展為慢性腎衰竭。控制血糖是防治的關鍵,可透過口服降糖藥岱蜜克龍(Gliclazide)、二甲雙胍(Metformin)片等控制血糖水平。

高血壓腎病

長期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壓會對腎小球內血管壁施加持續的壓力,促進平滑肌細胞遷移和增殖,導致腎小球動脈硬化,進而引起腎實質缺血和腎絲球硬化。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相結合是管理高血壓的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血糖以及腎功能指標,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問題。飲食方面宜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原則,避免食用高鉀食物,如香蕉、柳丁等,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慢性間質性腎炎治療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治療可能包括低鹽飲食、控制血壓、利尿劑治療、類固醇治療以及免疫抑制劑治療等。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惡化,應立即就醫。

低鹽飲食

患者應減少每日攝入鈉鹽量,一般成人每天不超過5克。因為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水分瀦留,增加腎臟負擔,加重水腫、高血壓等症狀,延緩病情進展。

控制血壓

透過生活方式干預如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以及藥物治療如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來實現。高血壓會損害腎小球基底膜和腎小管功能,引起蛋白尿和腎功能下降,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的發生和發展。

利尿劑治療

利尿劑包括呋塞米(Furosemide)、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可促進水和電解質排洩,減輕水腫和高血壓。利尿劑能夠緩解慢性間質性腎炎引起的水腫和液體瀦留,改善腎功能不全的症狀。

類固醇治療

類固醇包括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口服給藥;也可以使用地塞松(Dexamethasone)、貝他每松(Betamethasone)等注射給藥。此療法適用於自體免疫性疾病所致的慢性間質性腎炎。能抑制免疫反應和發炎過程,從而保護腎臟免受進一步傷害。

免疫抑制劑治療

常用的免疫抑制劑有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需遵醫囑服用。該方法適合於自身免疫相關性慢性間質性腎炎。這類藥物具有抗增殖作用,有助於控制免疫系統異常啟用,減緩病情進展。

除上述措施外,患者還應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同時定期複查腎功能指標,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慢性間質性腎炎飲食推薦有哪些?

慢性間質性腎炎患者的飲食推薦如下:

高蛋白飲食

高蛋白飲食透過提供必需胺基酸來促進身體合成蛋白質,有助於維持腎臟健康。但應避免過量攝入,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低鹽飲食

低鹽飲食可以減少水腫和高血壓的風險,改善液體瀦留症狀。患者可選擇使用低鈉食品或新增非鹽調味品如醋、檸檬汁等提高食物口感。

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

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能夠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鐵元素,並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對延緩病情進展有益。建議適量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如柑橘類、草莓、菠菜等。

優質蛋白攝入

為了減輕腎臟負擔,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尤其是動物蛋白。可以選擇植物蛋白作為替代,如豆製品、堅果等。

充足水分攝入

充足的水分幫助保持尿液通暢,促進廢物排出體外。但是要注意控制每天的總飲水量,以免引起水腫或加重心臟負荷。

此外,患者還要注意避免飲酒,因為酒精會損害肝臟功能,進而影響到腎臟的正常運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