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臟衰竭:症狀表現、檢查方法、病因分析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4
本文介紹了慢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及治療方法。該疾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疲勞、水腫等症狀,透過超音波心動圖等檢查手段可確診,並指出治療需針對其潛在原因。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宜的生活方式調整、藥物管理或手術方案如心臟移植。飲食方面,宜選用高蛋白、低鈉且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以支援身體恢復健康狀態。

本文介紹了慢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及治療方法。該疾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疲勞、水腫等症狀,透過超音波心動圖等檢查手段可確診,並指出治療需針對其潛在原因。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宜的生活方式調整、藥物管理或手術方案如心臟移植。飲食方面,宜選用高蛋白、低鈉且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以支援身體恢復健康狀態。

慢性心臟衰竭症狀表現

慢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勞、水腫、肝臟腫大以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由於心臟衰竭可能危及生命,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接受專業治療和管理。

呼吸困難

由於心肌收縮力下降導致心臟泵血功能受損,肺部充血引發呼吸困難。表現為患者感到窒息感,尤其是在活動後或躺下時更為明顯。

疲勞

當心臟無法有效地泵出足夠的血液來滿足身體的需求時,就會出現疲勞的症狀。這種疲勞可能隨著日常活動而加重,休息後不能緩解。

水腫

心臟衰竭時,體內的液體瀦留會導致水腫發生。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腳踝和腿部,然後可向上蔓延至全身。

肝臟腫大

心臟衰竭會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血液循環受阻,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毒素積聚在肝臟中,進而引起肝細胞傷害和發炎反應,從而引起肝臟腫大。肝臟腫大的程度可以從輕微到嚴重不等,通常伴隨有肝區脹痛、食慾減退等症狀。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主要是因為左心室代償功能不全,導致肺循環淤血所致。患者在晚上睡覺時突然醒來,伴有嚴重的呼吸急促和窒息感,需要坐起來才能緩解。

針對慢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以及血液生化檢查。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Captopril)等,重症可能需行機械輔助循環支援或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慢性心臟衰竭的檢查

慢性心臟衰竭可以透過超音波心動圖、X光胸片、利鈉肽水平檢測、電解質測定和脈搏波傳導速度等檢查來診斷。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以獲取準確結果。

超音波心動圖

透過探頭放置於胸部記錄心臟結構及功能情況,並評估瓣膜病變程度以及血液流動狀態。此乃無創操作,在門診即可完成;患者可能需要平臥位或半臥位,並遵循醫囑調整體位以獲得最佳影象品質。

X光胸片

拍攝前後位及側位片以顯示肺野密度分佈差異,並協助判斷是否存在肺水腫徵象。患者需站立於特殊裝置上接受輻射劑量較低的射線照射約十分鐘左右。

利鈉肽水平檢測

該指標能夠反映左室壁張力與容量負荷狀況,升高見於心臟衰竭急性加重時。空腹狀態下抽取周邊靜脈血送至實驗室分析,取樣前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電解質測定

電解質失衡如低血鈉症可誘發或加劇心臟衰竭症狀,檢驗包括鉀、鈉、氯等離子濃度測量。取晨起未進食前所排尿樣本送往化驗室進行檢測。

脈搏波傳導速度

反映了大動脈僵硬度增加導致血壓下降的速度,間接提示可能存在高血壓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臟衰竭。通常採取坐姿配合醫師指示執行相應動作以採集資料。

上述提及的所有專案均應在安靜環境下並按指定時間完成以確保結果可靠性。對於存在潛在風險因素者,應密切監測身體變化以防萬一發生意外。

慢性心臟衰竭病因

慢性心臟衰竭可能由心肌傷害、心室負荷增加、心室擴張、心室壁增厚、心瓣膜病變等病因引起,治療需針對具體原因進行。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心肌傷害

心肌傷害導致心肌細胞功能受損或死亡,影響心臟泵血能力,長期可引起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進而發展為慢性心臟衰竭。心肌傷害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輔酶Q10等藥物進行治療。

心室負荷增加

心室負荷增加會導致心肌肥厚和心腔擴大,從而降低心臟的有效射血量,久而久之會引起心臟衰竭的發生。對於此類患者,建議減少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同時,應定期監測血壓和體重變化。

心室擴張

心室擴張是由於心肌傷害後心室壁順應性降低,導致心室舒張時過度擴張,使心室充盈不足,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最終導致心臟衰竭的發生。針對心室擴張引起的慢性心臟衰竭,可以遵醫囑服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來緩解水腫。

心室壁增厚

心室壁增厚可能導致心室腔縮小,影響血液流動,長期會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臟衰竭。患者可透過運動康復訓練改善心室壁厚度,但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心瓣膜病變

心瓣膜病變包括狹窄或逆流,這會影響心臟的正常血流動力學,導致心室負荷增加,進而引起心臟衰竭。對於瓣膜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手術干預,例如經皮球囊主動脈瓣置換術、二尖瓣修復成形術等。

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菸和飲酒,以減少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建議定期進行心臟超音波,監測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變化。

慢性心臟衰竭治療

慢性心臟衰竭的治療可以採取生活方式干預、心臟衰竭藥物治療、心臟康復訓練、心臟移植等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以及心理壓力管理。透過改善生活習慣有助於控制體重、降低血壓及血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心臟負荷,輔助緩解不適症狀。

心臟衰竭藥物治療

心臟衰竭藥物治療通常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感受器阻滯劑等,旨在減少心臟負擔,改善預後。這些藥物能夠降低心臟負荷,減少液體瀦留,從而緩解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於存在肺水腫、嚴重心臟衰竭患者效果較佳。

心臟康復訓練

心臟康復訓練由專業醫師指導,針對心血管疾病制定個性化方案,主要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平衡練習。心臟康復訓練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並改善血液循環,進而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並預防再發事件。

心臟移植

心臟移植是一種複雜的手術過程,在全麻下將捐贈者健康的器官植入患者體內。心臟移植是最後的選擇,適用於其他治療方法無效且患者生命受到威脅時使用。該手術可為患者提供一個功能正常的心臟,從而恢復其生理活動能力。

除上述措施外,建議定期監測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因為充足的休息幫助身體恢復。

慢性心臟衰竭飲食推薦有哪些?

慢性心臟衰竭患者可以食用高蛋白、低鈉、易消化的食物。此外,應避免過量攝入鉀和液體。

高蛋白食物

高蛋白食物有助於維持肌肉組織和促進傷口癒合,對心臟衰竭患者有益。但需注意適量攝入,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低鈉食物

限制鈉鹽攝入可以幫助控制水腫和降低血壓,改善心臟衰竭症狀。可選擇無鹽或低鈉食品,並盡量減少加鹽量。

易消化食物

易消化的膳食幫助減輕胃腸道負擔,防止因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水鈉瀦留加重病情。建議多選用蒸煮方式烹調食材,如清蒸魚、白灼蝦等。

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

補充足夠的維C能夠增強身體免疫力,輔助預防感染發生。可透過進食新鮮水果蔬菜來攝取,如柑橘類、草莓、菠菜等。

含纖維豐富的食物

纖維素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穩定血糖的作用。可以選擇燕麥片、地瓜作為主食來源;或者在飯後適當吃一些蘋果、香蕉等水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