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癬菌病:症狀表現、檢查、病因、治療、飲食推薦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4
本文介紹了皮癬菌病。該疾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狀包括丘疹、瘙癢、脫屑等,並且具有傳染性。患者可透過真菌檢測確診,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抗真菌藥物。此外,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是預防皮癬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介紹了皮癬菌病。該疾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狀包括丘疹、瘙癢、脫屑等,並且具有傳染性。患者可透過真菌檢測確診,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抗真菌藥物。此外,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是預防皮癬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皮癬菌病症狀表現

皮癬菌病的症狀表現為丘疹、鱗屑、瘙癢、紅斑、掉髮等,通常出現在皮膚表面。由於皮癬菌病可能引起嚴重的皮膚問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進行確診和治療。

丘疹

當皮膚受到真菌感染時,發炎反應會刺激區域性組織增生形成小疙瘩樣改變。丘疹通常出現在受感染區域,有時伴有輕微疼痛或不適感。

鱗屑

由於真菌侵入角質層並繁殖,導致角質細胞過度增生和脫落,形成白色或銀色鱗片覆蓋於皮膚表面。鱗屑多見於頭皮、軀幹等處,在嚴重情況下可影響外觀和生活品質。

瘙癢

瘙癢是由真菌產生的代謝產物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所引起的。此外,發炎反應也會產生組胺類物質,這些物質能夠刺激神經末梢,引發瘙癢感。患者可能會感到持續性或陣發性的皮膚刺痛和不適,尤其是在晚上更為明顯。

紅斑

紅斑是由於發炎細胞和因子的浸潤以及血管擴張所致。這種發炎反應是身體對於外來抗原如致敏真菌所產生的免疫應答的一部分。紅斑可能出現在任何受累部位,顏色從淡紅色到深紅色不等,有時伴隨輕微水腫。

掉髮

掉髮可能是由真菌直接侵犯毛囊或者透過誘發免疫應答導致毛囊受損所致。掉髮通常集中在頭部中央或頂部,但也有可能波及其他部位。

針對皮癬菌病的症狀,可以進行真菌顯微鏡檢、真菌培養等確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治療措施包括外用抗真菌藥膏,如黴克頓乳膏(Clotrimazole)、特比萘芬乳膏(Terbinafine)等,必要時口服抗真菌藥物,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患者要保持患處乾燥清潔,避免使用他人物品以防傳播,同時注意個人衛生,定期更換衣物並進行消毒處理。

皮癬菌病的檢查

皮癬菌病可以透過真菌鏡檢、真菌培養、木燈檢查、皮膚切片顯微鏡檢查、皮屑斑貼試驗等檢查進行診斷。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真菌鏡檢

透過刮取病變部位的鱗屑,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真菌孢子或菌絲,以診斷是否感染了真菌。醫生會使用消毒過的刮板輕輕刮取一小塊受損皮膚上的鱗屑樣本,然後將其放置於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後在顯微鏡下觀察。

真菌培養

真菌培養是將疑似感染部位的樣品接種到特定培養基中,評估是否存在真菌生長及其種類。採集樣品後送至實驗室,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於適當培養基上培養數日至數週時間。

木燈檢查

利用紫外線照射患處,若出現亮綠色熒光則為陽性結果,表明存在真菌感染。使用專用設備對可疑區域進行紫外線照射即可完成檢測。

皮膚切片顯微鏡檢查

透過對活體組織標本進行顯微鏡下的觀察和分析,可以確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以及其型別。首先區域性麻醉後從受影響區域取出一小塊組織樣本,然後對其進行固定、染色並製成切片供顯微鏡觀察。

皮屑斑貼試驗

將含有可能致敏物質的小貼片粘附於受試者背部48小時,以評估個體對該物質的過敏反應。首先清潔並乾燥受試區,然後將選定試劑輕壓於皮膚表面形成圓形斑點。隨後等待一段時間後去除斑點並對結果進行評估。

以上各項檢查均需提前預約,並按醫囑做好相應準備,如避免使用含有可能干擾檢查的藥物或護膚品。

皮癬菌病病因

皮癬菌病的病因包括紅色毛癬菌感染、鬚癬毛癬菌感染、犬小孢子菌感染以及絮狀表皮癬菌感染等。該疾病可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可出現皮膚瘙癢、脫屑等症狀。治療通常採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藥物,如特比奈芬(Terbinafin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患者應遵醫囑用藥,並注意個人衛生,以減少傳染風險。

紅色毛癬菌感染

紅色毛癬菌是一種常見的真菌,可透過直接接觸或共用個人物品傳播給人類皮膚。當其侵入人體時,會產生發炎反應,導致出現紅斑、脫屑等症狀。患者可遵醫囑使用抗真菌外用藥膏進行區域性治療,如特比奈芬(Terbinafine)乳膏、酮康唑(Ketoconazole)等。

鬚癬毛癬菌感染

鬚癬毛癬菌是引起男性頭皮和鬍鬚區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該菌透過接觸受汙染的剃鬚刀或其他個人用品而傳播給他人,會導致區域性出現圓形或環形掉髮斑塊。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藥物進行系統性抗真菌治療。

犬小孢子菌感染

犬小孢子菌主要透過與患癬動物密切接觸傳播給人類,通常侵犯毛囊和周圍組織。這種真菌能夠產生一種稱為角蛋白酶的物質,破壞宿主細胞壁,使其易於被其他真菌入侵。患者可以按醫囑使用含有硫磺成分的藥皂進行清洗,有助於抑制真菌繁殖。

絮狀表皮癬菌感染

絮狀表皮癬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可透過輕微傷害的皮膚進入身體並寄生在角質層內。該菌能分解角質蛋白形成絮狀沉澱物,使病變部位呈現典型特徵。患者應嚴格遵循醫生指導,選用合適的口服抗真菌藥物進行全身治療,例如氟康唑(Flu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

建議定期監測病情變化,特別是對於長期不癒合的傷口或異常增生物,應及時就醫以便進行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必要時,可能需要進行真菌培養或皮膚病理學檢查以確定確切診斷。

皮癬菌病治療

皮癬菌病的治療可以考慮使用抗真菌藥膏、口服抗真菌藥物、光療治療、皮膚外用藥膏、中藥外敷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抗真菌藥膏

抗真菌藥膏透過區域性應用覆蓋受感染區域,如咪唑類、烯丙胺類等非處方藥品。這類藥膏能夠干擾真菌細胞壁合成,從而起到抑制或殺死致病性皮癬菌的作用。

口服抗真菌藥物

口服抗真菌藥物通常包括氟康唑(Fluconazole)、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在醫師指導下按週期規律服用。這些藥物可系統地作用於深部組織中的真菌,有效控制廣泛分佈或頑固性感染。

光療治療

光療治療是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受損皮膚區域,可能需要多次會診。此方法有助於減少表皮細胞過度生長及促進其正常化,對某些型別的皮癬有較好效果。

皮膚外用藥膏

皮膚外用藥膏如硫磺軟膏、黴克頓乳膏(Clotrimazole)等,每日一次薄塗於患處。此類藥膏能改善區域性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進而緩解相關不適。

中藥外敷

中藥外敷使用麻黃、白鮮皮等藥材煎煮後敷於患處,每日一次。這些草本植物具有抗炎、止癢功效,對於輕度至中度皮癬感染有益。

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共用毛巾、浴巾等日常用品,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皮癬菌病飲食推薦有哪些?

皮癬菌病患者的飲食應以營養均衡、清淡易消化為主。患者可以適量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以及優質蛋白類食物。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維生素D具有抗真菌感染的作用,可以幫助抑制皮癬菌的生長繁殖。上述患者可適當進食蛋黃、蘑菇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補充體內所需。

優質蛋白類食物

優質蛋白類食物能夠增強身體免疫力,輔助促進皮膚修復。但需注意避免過量攝入,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蔬菜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改善皮膚狀況。建議多攝取綠葉蔬菜如菠菜、油菜等。

水果

水果是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能幫助清除自由基,減少發炎反應。選擇新鮮成熟且不過敏的水果如蘋果、香蕉進行食用。

全穀物食品

全穀物食品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可提供持久的能量,並促進益生菌生長。燕麥片、糙米都是不錯的選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