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症狀表現、檢查、病因、治療、飲食推薦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4
本文介紹了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及治療方法。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症狀包括瘙癢、皮膚乾燥、紅斑、丘疹和脫屑,常伴隨劇烈瘙癢。針對該疾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透過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普特皮軟膏(Protopic ointment)、匹美克莫司乳膏(Pimecrolimus)等。

本文介紹了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及治療方法。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症狀包括瘙癢、皮膚乾燥、紅斑、丘疹和脫屑,常伴隨劇烈瘙癢。針對該疾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透過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普特皮軟膏(Protopic ointment)、匹美克莫司乳膏(Pimecrolimus)等。

異位性皮膚發炎狀表現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表現為瘙癢、皮膚乾燥、紅斑、丘疹、脫屑等,通常伴有劇烈瘙癢。由於症狀與多種皮膚病相似,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獲得適當治療。

瘙癢

異位性皮炎是由遺傳過敏性體質導致的慢性發炎反應,身體免疫系統異常啟用,產生組胺等發炎介質,刺激神經末梢,引發瘙癢感。瘙癢通常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但常見於四肢伸側和腰部。

皮膚乾燥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水分蒸發過快,從而出現皮膚乾燥的症狀。乾燥可能發生在全身各處,尤其是手掌和腳底。

紅斑

由於個體差異,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發紅、腫脹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由發炎細胞浸潤引起的區域性血管擴張所致。紅斑多見於面部、頸部、肘窩、膕窩等皮膚皺褶部位。

丘疹

當皮膚受到刺激時,可能會觸發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組織傷害和發炎細胞的聚集,進而形成丘疹。丘疹可分佈於身體各處,但常出現在手背、手腕、膝蓋和肘部。

脫屑

異位性皮炎會導致角質層變薄,使表皮細胞更容易脫落,從而引起脫屑現象。脫屑通常發生在頭皮、臉頰、軀幹和四肢。

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可以進行皮膚科專科檢查以評估皮膚狀況,必要時還可配合醫生做血常規、IgE檢測、真菌培養等明確具體病因。患者需要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溼潤,穿著透氣柔軟衣物。

異位性皮膚炎的檢查

異位性皮炎的檢查可以通過觀察症狀、觸診皮膚、過敏原測試、斑貼試驗和血液檢測來完成。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觀察症狀

醫生會仔細觀察患者的受累部位是否有紅斑、丘疹、滲出等異常表現,並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瘙癢感以及是否伴有乾燥脫屑等症狀。

觸診皮膚

透過觸控受影響區域來評估其硬度、厚度及是否有鱗片形成等情況。還應注意是否有水腫發生。

過敏原測試

包括血清IgE檢測和皮膚點刺試驗,旨在確定接觸花粉、塵蟎或其他常見過敏原後是否會出現特定反應。

斑貼試驗

將小面積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物質粘附於皮膚上一段時間後觀察有無發炎反應出現;此方法有助於發現金屬類化妝品中所含有的潛在致敏因子。

血液檢測

若考慮感染因素所致,則需進行嗜酸粒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測定等相關實驗室檢查以支援診斷。

異位性皮膚炎病因

異位性皮炎的病因可能與遺傳過敏體質、環境因素、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神經末梢敏感性增高以及免疫異常有關。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遺傳過敏體質

由於家族中存在過敏性疾病患者,個體可能攜帶相關基因,導致易感性增加。針對遺傳過敏體質的治療需考慮家庭史,如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減輕症狀。

環境因素

特定環境中的變應原可誘發或加重異位性皮炎,與個體對環境中某些物質產生過度反應有關。減少接觸已知過敏源是管理此類患者的關鍵策略,可透過佩戴口罩、衣物保護等方式實現。

皮膚屏障功能障礙

皮膚屏障受損可能導致外界刺激物更容易進入身體,從而誘發或加劇異位性皮炎的症狀。修復皮膚屏障是治療異位性皮炎的重要環節,常用方法包括保溼和使用含有皮膚屏障修復成分的產品。

神經末梢敏感性增高

當神經末梢受到物理或化學刺激時,會導致區域性組織釋放發炎介質,進而引起瘙癢等不適症狀。對於存在神經末梢敏感性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以免摩擦皮膚引起不適。

免疫異常

免疫系統異常可能會導致身體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反應,表現為出現紅斑、丘疹等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普特皮軟膏(Protopic ointment)、匹美克莫司乳膏(Pimecrolimus)等非激素類藥膏進行治療,能起到抗炎作用。

建議定期進行皮膚科體檢,監測病情變化。同時注意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劇烈搔抓,以防繼發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可能包括保溼護理、區域性外用藥膏、口服抗組織胺藥、系統性免疫調節劑以及光療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諮詢專業醫生以獲得適當的治療方案。

保溼護理

透過使用無香料、低刺激性的保溼霜來保持皮膚溼潤,每日多次塗抹。保溼可減少因乾燥引起的瘙癢和發炎,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區域性外用藥膏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當的外用藥物如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乳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外用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受損皮膚,減輕發炎反應和瘙癢感。

口服抗組織胺藥

按醫囑服用非處方或處方類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抗組織胺藥能阻斷組織胺感受器,從而緩解由過敏反應引發的濕疹樣表現如紅斑、水泡等。

系統性免疫調節劑

遵循醫生處方並按時服用艾炎寧(Leflunomide)、環孢素(Cyclosporin)等免疫調節劑。這些藥物能夠調節身體異常免疫應答狀態,有助於控制異位性皮炎長期發作。

光療治療

在專業醫療機構接受UVB或窄波UVB光照治療,通常需要數週至數月時間。特定波長紫外線具有穩定化T細胞活性及降低IgE抗體水平的作用,因此對異位性皮膚炎有效。

患者應避免穿著粗糙或緊身衣物,以免摩擦患處,加劇不適症狀。同時注意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以減少誘發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飲食推薦有哪些?

異位性皮炎的飲食調整主要是為了減少可能的誘因,而非直接治療。在飲食方面,可以考慮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以及富含抗氧化劑的食品,如菠菜、南瓜等。此外,適量食用燕麥和杏仁也有助於改善皮膚狀況。

鮭魚

研究表明,ω-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而鮭魚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之一。攝入鮭魚可以改善皮膚屏障功能,減少發炎。此外,ω-3脂肪酸還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和修復,有助於緩解症狀。

菠菜

菠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和維他命C,能夠幫助身體對抗自由基傷害,進而減輕發炎反應。此外,菠菜中的膳食纖維也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進一步降低發生過敏的風險。

南瓜

南瓜中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可增強身體免疫力並抑制免疫應答過程中產生的促炎因子活性。此外,南瓜還含有一定量的鋅元素,該礦物質對於維持正常皮膚組織結構及功能至關重要。

燕麥

燕麥中含有大量的β-葡聚糖,這種物質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黏附性,在胃腸道內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起到吸附有害物質的作用。另外,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進而提高身體免疫力。

杏仁

杏仁富含維生素E,其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預防細胞氧化傷害。此外,杏仁還可透過穩定細胞膜脂質來減輕發炎反應,因此對異位性皮炎患者有益。

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如動物毛髮或花粉。同時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使用溫和無刺激性的沐浴產品,並定期塗抹保溼霜以鎖住水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