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母乳:新生兒拉黃色稀粑粑和黃水、臉上長奶疹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5
本文介紹了新生兒吃母乳出現黃色稀便和黃水的原因及處理措施。這種現象可能與腹部受涼、乳糖不耐受或病原菌感染等有關。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寶寶的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本文介紹了新生兒吃母乳出現黃色稀便和黃水的原因及處理措施。這種現象可能與腹部受涼、乳糖不耐受或病原菌感染等有關。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寶寶的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新生兒吃母乳拉黃色稀粑粑和黃水

稀粑粑一般指稀便。新生兒吃母乳拉黃色稀便和黃水多考慮與腹部受涼有關,但也不排除是乳糖不耐受、病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明確病因後進行針對性治療。

腹部受涼

如果平時不注意新生兒的腹部保暖,導致腹部受涼後,可能會在餵養後,胃腸蠕動增快,出現拉黃色稀便的現象。家長可以用熱水袋幫助新生兒熱敷腹部,能夠緩解症狀。並且平時要注意保暖,晚上睡覺時蓋好被子。

乳糖不耐受

如果新生兒體內缺乏乳糖酶,在吃了母乳以後,可能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現象,所以會誘發大便次數增多、拉黃水等現象。建議母親在飲食上作出調整,不要吃過甜的食物,並且降低母乳餵養的次數,同時給新生兒喝無乳糖的奶粉。

病原菌感染

如果新生兒受到了病毒,細菌等病原菌感染腸道以後,可能會誘發排黃色稀便的情況。可以遵醫囑使用舒腹達(Diosmectite)、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藥物緩解。平時要做好新生兒的防護,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也可能與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有關,如果病情嚴重,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新生兒吃母乳臉上長奶疹怎麼回事,怎麼辦

新生兒吃母乳臉上長奶疹,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濕疹、接觸性皮膚炎、汗疹、新生兒痤瘡導致的,患者可遵醫囑根據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生理性因素

如果新生兒對母乳中的成分過敏,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從而出現長奶疹、紅腫等症狀。家長可使用溫毛巾擦拭新生兒臉部,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可有效緩解症狀。

濕疹

若患兒長期處於悶熱潮溼的環境中,或者是經常穿緊身的衣服,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出現濕疹,引起臉上長奶疹、瘙癢等症狀。家長可遵醫囑給患兒區域性塗抹卡拉明洗劑(Calamine Lotion)、莫美他松糠酸酯(Mometasone furoate)等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接觸性皮膚炎

若新生兒吃母乳時對母乳中的成分過敏,可能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從而可能會出現上述症狀,還可能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家長要避免新生兒繼續吃母乳,並遵醫囑給新生兒使用膚利舒軟膏(Mupirocin)、氧化鋅(Zinc Oxide)等藥物治療。

汗疹

汗疹多考慮是環境溫度過高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汗腺導管堵塞造成的,進而會導致汗腺導管堵塞的情況,在臨床通常會出現丘疹、刺癢等症狀。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痱子粉、卡拉明洗劑(Calamine Lotion)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區域性的清潔和乾燥。

新生兒痤瘡

若新生兒受到母體雄激素的影響,可能會引起新生兒痤瘡,從而可能會出現上述症狀,同時還會伴有丘疹、膿皰等症狀。家長要避免給新生兒吃過多母乳,並遵醫囑給新生兒使用紅黴素(Erythromycin)軟膏、褐黴素乳膏(Fusidic Acid Cream)等藥物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注意新生兒的護理,保持區域性皮膚的清潔乾燥,避免用手抓撓患處,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時,建議患兒及時就醫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