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新生兒敗血症的相關症狀,該疾病可能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發燒等情況。鑑於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治療。
新生兒敗血症的臨床表現哪項最常見
新生兒敗血症的臨床表現哪項最常見這種說法不準確,一般情況下,新生兒敗血症會出現黃疸、肝脾腫大、發燒等症狀,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黃疸
新生兒敗血症是因為病原體侵入新生兒血液循環系統,並在其中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由於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的代謝異常,所以會出現黃疸的症狀。
肝脾腫大
當新生兒出現敗血症時,病原體會侵入新生兒的肝臟、脾臟等,從而會引起肝脾腫大的症狀。
發燒
當新生兒出現敗血症時,細菌會侵入新生兒的血液系統,並且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從而會引起發燒的症狀。
除此之外,還可能會出現精神萎靡、面色蒼白、出血傾向等症狀,建議新生兒出現上述症狀時,家長及時帶其去大醫院就診,遵醫囑進行治療。
新生兒敗血症的病原體
新生兒敗血症是指新生兒期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細菌、病毒、真菌等。
新生兒敗血症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病原體主要是細菌,如肺炎鏈球菌、B族鏈球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此外,真菌也是新生兒敗血症的常見病原體,如念珠菌、曲黴菌、隱球菌等。新生兒敗血症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嚴重疾病史者、母親有糖尿病、妊娠中毒症等人群更易患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敗血症可表現為反應差、嗜睡、少吃、不哭、不動、發燒或體溫不升、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皮膚發花、低體溫、心率增快或不規則、呼吸暫停等症狀。
當新生兒出現上述症狀時,家長應及時帶新生兒到醫院就診,完善血常規、血培養等檢查,明確診斷後,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抗感染治療,可遵醫囑使用氨苄西林(Ampicillin)、頭孢噻肟(Cefotaxime)等藥物。同時還需注意對症支援治療,如改善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心臟衰竭、休克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