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減壓:幾天可以拔管、是什麼脫水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5
本文介紹了胃腸減壓的治療時間及可能存在的併發症,並強調了在實施過程中需關注的相關事項。

本文介紹了胃腸減壓的治療時間及可能存在的併發症,並強調了在實施過程中需關注的相關事項。

胃腸減壓幾天可以拔管

胃腸減壓一般情況下需要3至5天可以拔管,具體的時間還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和分析。

胃腸減壓是利用胃管將胃中的內容物吸引出來,能夠減輕胃腸道內的壓力,可以緩解胃腸道阻塞的情況。臨床上常用於胃腸道穿孔、胃腸道出血等疾病的治療,還可以用於緩解消化道手術後的胃腸道不適。如果患者胃腸道穿孔的情況比較輕微,並且個人體質較好,一般情況下需要3天左右可以拔管。但如果患者胃腸道穿孔的情況比較嚴重,並且個人體質較差,可能恢復的時間會比較慢一些,一般需要5天左右才可以移除管道。

拔管以後患者要注意區域性的護理工作,保持清潔乾燥,避免滋生大量細菌出現感染的情況。同時還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如果出現不適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進行就診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胃腸減壓是什麼脫水

一般情況下,胃腸減壓時會出現低滲性脫水,可能是由於胃腸減壓時會將胃腔內的胃液、食物、消化液等排出體外,從而會導致患者出現脫水的情況。

胃腸減壓是利用負壓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將胃管經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內,利用負壓將胃腔內的胃液、食物、消化液等排出體外,從而減輕胃腸道內的壓力,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低滲性脫水是指由於各種因素使人體飲水不足或消耗過多、丟失大量水分而無法及時補充,所引起的體內細胞外液減少合併低血鈉現象。在進行胃腸減壓時,醫生會將患者胃腔內的胃液、食物、消化液等物質排出體外,從而會導致患者出現低滲性脫水的情況。

如果患者出現了低滲性脫水的情況,則需要及時補充水分,患者可以適當喝溫水。必要時,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等藥物進行補液治療。

胃腸減壓的併發症及處理措施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胃腸減壓的併發症有噁心嘔吐、鼻黏膜水腫、腹脹、上消化道出血、腸阻塞等症狀。處理措施需要根據具體併發症進行分析。

噁心嘔吐

由於長時間胃腸減壓,會導致胃內容物倒流至食道中引發酸液逆流水的現象出現,嚴重者還會伴隨噁心嘔吐的症狀。可以遵醫囑服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抑制胃酸分泌類的藥物來幫助減輕不適感。

鼻黏膜水腫

在插管時會出現鼻黏膜水腫,進而會出現咳嗽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患者可進行區域性冷敷,能夠緩解水腫的症狀。在48小時後還可進行熱敷進行治療。如果患者症狀比較嚴重,可遵醫囑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例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羅紅黴素(Roxithromycin)或者是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等。

腹脹

如果在做胃腸道減壓時操作不當或者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腹部壓力過高引起腹腔內臟器移位的情況發生,在臨床上通常會出現腹痛、腹脹的症狀表現。建議及時停止使用,並且要定期複查,避免病情加重。

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在胃腸減壓的過程中動作比較用力,則會導致負壓受到傷害,進而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採取藥物治療,例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或者是泮托拉唑(Pantoprazole)等。如果患者症狀比較嚴重,且經過藥物治療無效,則需要採取手術進行治療,如內鏡治療、介入治療等。

腸阻塞

當區域性組織沾黏比較緊密的時候就會造成腸阻塞的發生,此時需要立即就醫透過手術的方式來進行解除阻塞,如腸切除及腸吻合術、腸造口或腸外接術等,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如果出現不適症狀,建議患者及時告知醫生,並進行治療。

胃腸減壓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胃腸減壓的目的主要是減輕胃腸道壓力,注意事項包括禁食水、穩妥固定胃管、保持胃管通暢、觀察胃管的引流物、預防感染、術後根據情況及時拔除胃管等。

1、目的

主要是減輕胃腸道的壓力,透過置入胃管及時吸出胃內和十二指腸內殘留的積氣或積液,減輕胃和十二指腸的壓力,從而緩解患者的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常常用於幽門阻塞、腸阻塞、術前準備等情況。

2、注意事項

胃腸減壓術後應禁食水、注意胃管是否通暢、有否移位,每4小時用溫水衝洗胃管。胃腸減壓術後要記錄每日胃管吸出引流物的量,注意引流物是否異常,同時要做好口腔護理防止感染。經胃管注入藥物和食物後要夾閉胃管1~2小時,避免食物和藥物從胃管內流出,如果患者情況好轉,要及時拔除胃管。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