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WEST症候群,其指嬰兒痙攣,是一種癲癇症候群。該疾病通常可以遵醫囑使用抗癲癇藥物如癲能停(Phenytoin)、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帝拔癲(Valproate)、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片、氨己烯酸片等進行治療。WEST症候群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發燒、頭痛、皮疹、體重減輕等。
WEST症候群患兒可選擇的藥物有哪些
WEST症候群指的是嬰兒痙攣,該疾病是一種癲癇症候群,患兒可選擇癲能停(Phenytoin)、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帝拔癲(Valproate)、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片、氨己烯酸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癲能停(Phenytoin)
癲能停(Phenytoin)是一種抗癲癇藥物,主要透過抑制突觸前抑制功能,從而促進神經元的活動,減少神經元之間的興奮性傳導來抗癲癇。
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
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屬於抗癲癇藥物,主要透過阻斷電壓依賴性鈉通道,從而抑制神經元的過度放電,起到抗癲癇的作用。
帝拔癲(Valproate)
帝拔癲(Valproate)作為抗癲癇藥物,主要透過增加腦內GABA(γ-氨基丁酸)的合成以及改善神經系統功能,從而起到抗癲癇的效果。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片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片也是抗癲癇藥物,主要透過調節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起到治療嬰兒痙攣的作用。對於無法手術的患兒,可以遵醫囑使用該藥物輔助治療。
氨己烯酸片
氨己烯酸片為抗癲癇藥,在潛在獲益大於潛在視力傷害風險時,可用於兒童嬰兒性痙攣的單一療法,還可以治療其他抗癲癇藥無效的成人複雜部分性癲癇發作。
此外,上述藥物建議家長在醫生指導下給嬰兒使用,避免私自用藥,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如果出現其他不適症狀,建議家長及時帶嬰兒去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WEST症候群的症狀有哪些
WEST症候群的症狀一般有腹痛、發燒、頭痛、皮疹、體重減輕等。
腹痛
WEST症候群一種以嚴重的胃腸道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遺傳性疾病,主要由基因突變引起。患者通常會出現腹痛的症狀,多表現為週期性發作,通常在空腹時發作,進食後可緩解。
發燒
WEST症候群的患者由於細菌、病毒感染,容易導致身體出現發炎反應,進而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通常會表現為高燒。
頭痛
WEST症候群的患者由於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細菌、病毒感染,進而會導致腦部血管出現擴張的情況,從而會出現頭痛的症狀。
皮疹
皮疹是指患者皮膚表面出現的紅色或者是紫色的斑丘疹,通常會出現在面部、頸部、四肢等部位,多呈對稱性分佈。
體重減輕
由於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可能會導致體重出現減輕的症狀,通常會表現為消瘦。
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可以透過血常規檢查、便常規檢查等方式明確診斷。對於WEST症候群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維他命C、維生素B1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患者也可以遵醫囑透過輸血法的方式進行治療。
WEST症候群是什麼病
West症候群是由多個病因引起的一種特異的癲癇樣腦病。有明顯的年齡依賴性,一般多發生於三個月到一歲之間,大部分兒童在6個月以內出現,但3個月以內出現的較少,男性略多。
通常West症候群大部分都能發現明顯的腦部損害因子,如生氣、基因、代謝性疾病、發育障礙等,而結節硬化症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原因。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痙攣發作、精神運動發育停滯、腦電圖節律失調等。痙攣是一種突發性的、瞬時性的、劇烈的、緊張的肌肉收縮。這種病程既有肌肉痙攣,又有肌肉僵硬,常被稱為急性發作特徵。在腦電圖上表現出來的特點是高度失律、背景活動混亂、腦電活動高波幅不同步、有多灶性棘波、尖波等。
West症候群的預後較差,主要表現為智力和動作障礙,是一種頑固性的疾病。當患者年紀增大時,可轉換為LGS。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常用的藥物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以及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帝拔癲(Valproate)、拉莫三嗪(Lamotrigine)等抗癲癇藥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