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便血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包括腸癌。對於有長期便血病史的患者,應警惕腸癌的可能性,並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儘管便血是腸癌的一個常見症狀,但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可能是由其他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引起的。
便血六七年了是腸癌嗎
便血六七年有可能腸癌,但多數情況下與痔瘡、直腸息肉等疾病有關。
痔瘡
若患者便血顏色比較鮮豔,甚至出現便後滴血,要考慮是痔瘡破裂導致的出血,痔瘡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於不良飲食、不良生活習慣、妊娠等原因導致。患者會出現便血、肛周部位腫脹、疼痛等症狀。若出血量少患者可透過調節飲食習慣或對腹部進行按摩,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對痔瘡的刺激。若出血量過多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安絡血、地奥司明(Diosmin)等藥物緩解出血等症狀。
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主要是由於肛管內腸道黏膜異常增生出現慢性發炎或者是糞便長期刺激而引起,患者體內若有慢性發炎在病情的刺激下,會導致患者的直腸無法正常運動,經過病情的發展就會形成直腸息肉。使患者出現刺激性排便,排便次數增多,若大便相對堅硬或大便次數較多,可能會刺激息肉,引起出血,血液可呈鮮紅或暗紅等現象。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如內鏡下直腸息肉切除術或者直腸息肉套扎術等方式,若患者手術治療暫時不便,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止血類藥物如腎上腺色腙片、維生素K4片等藥物治療,增強凝血性,起到止血效果。
腸癌
腸癌部分患者也會出現便血表現,主要是由於排便時糞塊會摩擦癌腫組織導致出血,因此出血多為鮮紅色,帶有粘液,甚至為膿血便。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還會出現全身症狀如乏力、納差、消瘦、營養不良,甚至惡病質。但腸癌是腸道的惡性腫瘤,若出現便血多年而未進行治療,腸癌的可能性較小,不符合惡性疾病的病理生理特點。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比較成熟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等,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患者便血六七年還要考慮有潰瘍型結腸炎、克隆病等自身免疫性腸道疾病。若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診查詢病因及時治療。
小腸癌便血特點
小腸癌患者便血的特點一般是顏色暗紅,而且以柏油樣便為主。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的治療。
小腸癌通常是指發生在小腸上皮的惡性腫瘤,可能與長期吸菸飲酒、不良的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患者可能會出現便血、腹痛、腹部腫塊等症狀。小腸癌的患者出現便血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消化道出血所導致,主要以柏油樣便、暗紅色便血為主。
如果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明確診斷後再進行針對性治療。對於確診為小腸癌的患者,建議需要透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如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等。同時,患者在手術後還需要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透過放療、化療等方式進行聯合治療,控制病情進展。建議患者出現不適症狀時,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