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冠心病的易感人群,強調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的重要性,並指出藥物治療在冠心病管理中的作用。還闡述了診斷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以幫助患者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最後,重點區分了冠心病的兩種型別——冠脈功能障礙與急性冠脈症候群。
什麼人容易得冠心病
冠心病一般是指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生活習慣不良、性格急躁等人群容易患該病,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等患有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也會增加患病機率。
生活習慣不良的人
長期吸菸酗酒、高脂高鹽飲食以及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有可能會導致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從而誘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
性格急躁者
脾氣暴躁、易怒等性格急躁的人群,頻繁動怒有可能會出現病理性反應,也會增加患病機率。
有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家族史的人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患有該病,也會相應的增加患病風險。
此外,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等也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易發人群,日常應注意調整生活方式,首先需要避免吸菸和喝酒,同時還需要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避免長時間熬夜。除此之外,還需要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吃高鈉、高脂等的食物。平時還應進行適當的運動,並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可以有效預防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
什麼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冠心病一般指的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通常情況下,防治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重要措施有戒菸、飲食調節以及藥物治療。
戒菸
吸菸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香菸中的尼古丁可以刺激末梢血管收縮,使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同時,吸菸還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從而促進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和發展。因此,建議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患者要戒菸。
飲食調節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患者應該做到飲食合理,不要過多地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內臟等。建議患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生菜、蘋果、草莓等。
藥物治療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可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患者的血脂水平較高,還可遵醫囑使用降脂藥物,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可降低血脂水平。
除上述外,患者還可透過適當運動、控制體重等方式來預防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如果患者確診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建議及時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做什麼檢查能確診冠心病
冠心病一般指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確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檢查,如病史採集、生化檢查、心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等。
病史採集
需要瞭解患者的年齡、有無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飲酒等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並瞭解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有助於診斷本病。
生化檢查
患者可遵醫囑進行生化檢查,可以更好地判斷是否患有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如果生化檢查結果上顯示患者肌鈣蛋白指數偏高,說明可能存在心肌酶譜異常,基本可以確診患者可能患有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
心電圖檢查
透過心電圖檢查可以瞭解心臟跳動的規律是否正常,有無心肌缺血等情況,是診斷心臟疾病的一種輔助檢查。如果心電圖的檢查結果顯示,ST段壓低或者是T波倒置,那麼患有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通常包括胸部X光檢查、胸部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可以明確心臟的大小、形態、位置等,瞭解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有無異常,一般也可以用來檢查患者是否存在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精準度非常高,是判斷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一項重要指標,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上是否患有冠心病的判斷上。主要是透過導管向冠狀動脈內注入顯影劑,在X光下可以顯影,能夠檢查出冠狀動脈是否存在狹窄、堵塞的情況,如果存在上述情況,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如阿斯匹靈(Aspir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必要時,患者還可考慮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治療。
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過於激動,以免誘發不適的症狀。
冠心病CCS和ACS區別
冠心病CCS和ACS的區別主要是在病情嚴重程度的方面。
冠脈症候群,包括急性冠脈症候群和慢性冠脈症候群。急性冠脈症候群,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梗。慢性冠脈症候群就是心絞痛。急性冠脈症候群是指心臟血管在狹窄的基礎上,突然大量血栓形成,血管急性閉塞出現的急性胸痛,胸悶等心絞痛症狀,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最危險的階段。慢性冠脈症候群是指穩定型心絞痛,平時在勞累或者生氣的時候出現胸痛,休息後緩解,這階段相對安全一些,但是也需要長期服藥治療。
建議患者在發生冠心病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再做針對性的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