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透過調整飲食、針灸以及服用藥物等方式來調節氣血的重要性。氣血通常由脾產生,脾作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而其轉化產生的水谷精微則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質。
如何調節氣血
一般情況下可透過調整飲食、針灸以及服用藥物等方式來調節氣血。
調整飲食
日常生活中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氣養血作用的食物,例如烏雞、豬血或者是紅棗等。
針灸
針灸不僅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還可調和人體氣血,一般建議針灸氣海穴、血海穴以及脾俞穴等相關穴位。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針灸後患者區域性可遺留針眼,因此患者在針灸結束後需做好保暖工作,應避免直吹冷氣或者風扇,以防止冷空氣隨針眼進入人體,進而影響療效。
服用藥物
如果調整飲食、針灸等調節氣血的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八珍湯、十全大補丸等藥物。八珍湯主要成分為人蔘、白朮、茯苓等,具有益氣補血之功效,臨床上主治氣血兩虛引起面色蒼白、頭暈耳眩以及氣短懶言等病症。而十全大補丸成分包括黨蔘、白朮、茯苓等,為氣血雙補劑,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等病症,但感冒發燒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另外,以上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辨證用藥,患者不可私自服用,以免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氣血是哪個臟腑產生的
氣血一般是由脾生成的,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最基礎的物質。
在中醫層面講,脾是氣血生化之源,可以將人體攝入的水谷運化成精細和糟粕兩個部分,精細的部分吸收之後轉化為氣血,滋養全身,而糟粕排出體外。脾的運化旺盛,則身體消化吸收功能健全,為身體提供足量的營養。反之,脾的功能低下導致身體消化能力較弱,從而導致氣血虧虛。脾在五臟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所以身體內的氣血一般在脾產生的。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材,比如山楂、山藥、地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讓自己過於勞累,讓脾有時間休息。也要制定合理的鍛鍊計劃,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保證自己心情愉悅,可以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和曬太陽。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