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甲狀腺濾泡狀腺癌的病理診斷要點。該疾病通常表現為甲狀腺腫塊,且易復發和遠處轉移,但對放療敏感。針對此病症,患者應定期複查甲功及超音波檢查,監測病情變化。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診療。
甲狀腺濾泡狀腺癌怎麼回事,怎麼辦
一般來說,甲狀腺濾泡狀腺癌是甲狀腺癌中常見的一種型別,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治療以手術為主,同時需進行甲狀腺素抑制治療。
甲狀腺濾泡狀腺癌屬於分化型甲狀腺癌,惡性程度較高,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電離輻射、碘攝入過多或過少、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家族史等因素有關。患者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一般是在體檢時發現,隨著病情發展,腫瘤逐漸增大,會導致頸部出現腫塊,並伴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症狀。建議患者及時採取治療措施,如果腫瘤比較小,沒有出現擴散或者轉移的情況,可以透過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如甲狀腺腺葉切除術、甲狀腺全切術等,如果出現擴散或轉移的情況,可以透過放射性碘治療、化療等方法進行治療。
患者平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還要注意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等。患者還需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遵醫囑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甲狀腺濾泡狀腺癌病理診斷依據是什麼
甲狀腺濾泡狀腺癌的病理診斷依據主要包括腫瘤的大體病理特徵、組織結構和細胞學特徵。
大體病理特徵上,甲狀腺濾泡狀腺癌多為單發或多發結節性腫物,體積較大,一般直徑為4-8cm,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伴有出血、壞死或囊性變。組織結構上,腫瘤形態差異較大,一些腫瘤由分化好的濾泡組成,一些腫瘤呈實性生長,一些為分化差的濾泡,或由各種結構混合構成。
細胞學上,雖然濾泡癌細胞可顯示不同的形態性變化,從含有膠質的完整濾泡到實性或梁狀結構,也可以出現不完整的濾泡或不典型結構,或多種結構並存,但不管是結構上還是細胞非典型特徵都不能作為診斷惡性的可靠依據。良惡性的診斷主要取決於包膜和血管是否受侵犯。包膜侵犯指穿透腫瘤包膜並與先前FNA的位置無關。血管侵犯是指血管內存在腫瘤細胞,既可以被內皮覆蓋,也可與血栓相連。典型的濾泡癌根據侵襲程度分為兩種主要型別,微小浸潤性濾泡癌和廣泛侵襲性濾泡癌。
如果患者確診為甲狀腺濾泡狀腺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如甲狀腺切除術、微波消融術等。同時,患者還需要遵醫囑使用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甲狀腺片等藥物進行內分泌治療。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引起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