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功能紊亂:艾灸哪裡好?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7
本文介紹了胃腸與脾胃之間的差異,並探討了在患有胃腸疾病時可以進行艾灸的部位。由於不同的胃腸疾病可能對應著不同的穴位選擇,因此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艾灸治療。

本文介紹了胃腸與脾胃之間的差異,並探討了在患有胃腸疾病時可以進行艾灸的部位。由於不同的胃腸疾病可能對應著不同的穴位選擇,因此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艾灸治療。

腸胃和脾胃的區別

腸胃通常指胃腸。胃腸和脾胃的區別在於器官不同、功能不同、病變症狀不同等。

器官不同

胃腸指的是腸和胃,脾胃指的是脾和胃,二者所指代的身體器官不同。

功能不同

胃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後能夠及時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以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脾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避免食物長時間堆積在胃腸道中,以免出現腹部脹痛等不適的症狀。

病變症狀不同

若是胃腸發生病變,通常會出現腹瀉、腹痛等不適症狀。若是脾胃發生病變,通常會誘發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除了上述比較常見的區別外,二者在體內所處的位置也不同。若出現身體不適,患者應及時前往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配合治療。

腸胃艾灸哪個部位

腸胃大多是指胃腸,而胃腸艾灸哪個部位一般是指患胃腸疾病時可艾灸哪個部位,而治療胃腸疾病需要艾灸的部位應根據患者具體疾病而定,臨床常見的胃腸疾病包括胃火、肝胃不和以及脾胃虛寒等。

胃火

若患者患有胃火疾病,艾灸大多無法治療,因為胃火是由情志失調、外感熱邪、久病傷陰等原因導致,患者可出現胃疼、口乾、小便短少等病症,而艾灸是借用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胃火患者艾灸後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

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一般是指肝失疏洩,胃失和降,導致臟腑功能不協調,常見病因包括情志不遂、飲食不節等,患者一般可出現胃脘疼痛、酸液逆流、燒心等不適症狀。對於肝胃不和的患者,可艾灸胃俞穴、肝俞穴等穴位,有助於調和肝胃,進而緩解肝胃不和的現象。

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又稱中焦虛寒、脾胃陽虛等,一般是飲食、先天體質不佳引起,主要表現為怕冷、水腫、四肢不溫等,可伴有腹瀉、腹痛等症狀,大多可艾灸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等部位,可補益脾胃、昇陽固脫,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的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