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調脾和胃化溼氣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7
本文介紹了中醫透過辨證論治來調理因脾虛和溼氣過重引起的肥胖。建議患者到大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本文介紹了中醫透過辨證論治來調理因脾虛和溼氣過重引起的肥胖。建議患者到大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中醫能調理肥胖嗎

中醫一般是能調理肥胖的,可能是因為脾虛引起的,也可能跟體內溼氣過重有關,可以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出現的症狀進行對症調理。

脾虛

經常吃辛辣刺激、寒涼的食物容易導致脾胃傷害,引起脾虛,可能會出現四肢水腫、腹部脹滿等症狀,另外,脾虛的患者出現飲食不化、水溼鬱結,容易導致代謝速度減慢,不能夠及時將脂肪代謝,從而引起肥胖的情況。可以適當吃薏米、紅豆等食物進行改善,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參苓白術散進行調理,其中主要有白朮、茯苓、甘草、人蔘、山藥等藥材組成,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疏腸胃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上述情況。

溼氣過重

經常處於寒冷的環境中,可能會導致外溼入侵,使體內的溼氣過重,通常會出現睏倦、食慾減退、皮膚油膩、大便粘膩等症狀,體內存在溼氣過重的情況也可能會引起身體肥胖。出現這種情況可以適當參加體育運動,比如跑步、打球、騎車等,能夠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排出汗液,可以將體內的溼氣隨著汗液一起排出,幫助身體健康。也可以及時到大醫院的中醫內科,透過針灸、艾灸等方式進行治療。

體內有溼氣會導致肥胖嗎

體內有溼氣可能會導致肥胖。

溼氣通常是由於長期處於潮溼的環境、飲食不當、缺乏運動等因素導致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從而引起痰溼的症狀。而體內溼氣過重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使體內水液無法正常代謝,滯留在體內,導致患者出現肥胖的情況。體內有溼氣的患者可以透過飲食、運動、中醫治療等方式進行調理。飲食上可以適當進食具有祛溼作用的食物,如冬瓜、綠豆、薏米等,有助於排出體內溼氣,改善不適症狀。必要時,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參苓白術散、人蔘健脾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

溼氣重的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心態平和,避免情緒過於激動。患者在平時可進行適當的運動,例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溼氣。

肥胖看中醫還是西醫

肥胖人群既可以看中醫也可以看西醫,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

中醫診斷肥胖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和舌脈象進行綜合判斷。中醫通常會詢問個人是否有食慾亢進、便秘、口渴等症狀,以及是否有情緒波動、失眠等情況。還會注意呼吸頻率,以及是否有痰濁內盛的表現。

肥胖人群的體型通常比較豐滿,肉眼可見皮下脂肪充盈。醫生還會通過觀察舌象、舌苔、面色等,以及是否有脈象沉細的表現。

西醫可以透過體重指數、腰圍等方法判斷是否肥胖。體重指數是身體品質指數的一種簡易計算方法,通常是指人體的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正常成年人的體重指數在18.5-23.9kg/m∧2之間,超過標準範圍,則提示超重或肥胖。

腰圍一般是指經臍部中心的水平圍長,在呼氣之末、吸氣未開始時測量。腰圍的標準與個人的體重以及年齡等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在日常生活中,肥胖人群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游泳、跳繩等,並注意循序漸進。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