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硬化:診斷與風險因素

分類: 大腦與神經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7
本文介紹了腦動脈硬化的診斷方法和相關風險因素。該疾病透過影像學、腦彩色超音波、磁共振腦血管成像等檢查手段得以確認。腦動脈硬化是由於多種危險因素導致的血管內皮傷害和血脂沉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過程。其病因可能與年齡增長、不良生活習慣、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有關。

本文介紹了腦動脈硬化的診斷方法和相關風險因素。該疾病透過影像學、腦彩色超音波、磁共振腦血管成像等檢查手段得以確認。腦動脈硬化是由於多種危險因素導致的血管內皮傷害和血脂沉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過程。其病因可能與年齡增長、不良生活習慣、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有關。

腦動脈硬化怎麼檢查出來

腦動脈硬化可以透過影像學、腦彩色超音波、磁共振腦血管成像等檢查出來。

影像學

影像學的檢查通常是從無創到有創的,最簡單的就是腦動脈的磁共振血管成像,也叫MRA,這是無創的檢查,判斷動脈粥狀硬化的情況,準確率大概在60%-80%。

腦彩色超音波

給患者進行腦的檢查,利用低發射頻率和脈衝技術相結合,使多普勒超音波進入顱內直接獲得腦底動脈訊號,比如檢查雙側總頸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彩色超音波檢查,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到動脈粥狀硬化的情況。

磁共振腦血管成像

磁共振腦血管成像是利用腦血管流空效應,在不注射顯影劑的情況下顯示腦部大血管。用來檢查有無腦動脈硬化,腦動脈的狹窄閉塞,以及有無動脈瘤等有重要的輔助診斷價值。腦動脈CTA是給予靜脈注射顯影劑後,進行CT下的腦血管的三維重建。

腦動脈硬化除了可以透過以上常見檢查方法外,還有其他檢查方法,如血液檢查等。建議患者明確病情後,遵醫囑進行針對性治療。

腦動脈硬化是怎麼回事,危險嗎

腦動脈硬化是指各種危險因素作用下,血管內皮出現發炎反應,低密度脂蛋白從受損的內皮進入血管壁內膜,在血管內皮進一步堆積,形成脂質條紋,再演變成纖維脂肪病變及纖維斑塊的過程。其發病原因多考慮與年齡因素有關,也有可能是不良生活習慣、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是否危險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器官會逐漸老化,從而導致血管彈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誘發該疾病。如果患者沒有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一般不需要過分擔心,也不用進行特殊治療。但是要定期去醫院複查,及時關注身體的變化情況。

不良生活習慣

如果平時不注意飲食健康,經常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可能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等成分升高,甚至還會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此時是比較危險的,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可能會影響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

高血壓

存在高血壓等方面的疾病,會使體內的血壓有所上升,甚至還會造成顱內壓增高,從而引發腦動脈硬化。這種情況並不屬於特別嚴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會給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傷害。

高脂血症

若患有高脂血症等方面的疾病,會導致血液當中的血脂水平明顯升高,從而使腦部供血不足,甚至還會引起肢體麻木的情況發生。建議遵醫囑使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等藥物進行治療。

糖尿病

如果自身血糖調節功能紊亂,容易導致體內血糖濃度持續升高,甚至還會形成糖代謝異常的現象,進而誘發腦動脈硬化的情況。可以遵醫囑服用二甲雙胍(Metformin)、岱蜜克龍(Gliclazide)等藥物進行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頻繁生氣,也要避免過度緊張。同時還要加強營養物質的攝入,多吃一些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雞蛋、牛奶等。

腦動脈硬化能恢復過來嗎

腦動脈硬化一般是不能完全恢復過來的,此類疾病還會伴隨年齡的增長逐漸加重,出現身體不適,建議及時就醫積極治療。

腦動脈硬化可能是與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因素有關,也有可能是肥胖、吸菸、運動量少、內分泌失調、遺傳等因素導致的。此類疾病可能會出現高級神經功能障礙,比如頭痛、視物模糊、耳鳴、聽力減退、肢體麻木、乏困無力、睡眠障礙等情況。腦動脈硬化的發病存在一部分不可控的因素,其中包括年齡、性別以及遺傳方面的因素,腦動脈硬化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形成血管動脈硬化,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通常無法完全治療。

但是發病後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等,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硫酸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片、阿斯匹靈(Aspirin)等藥物治療,有手術指徵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等。日常生活中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吸菸酗酒,保持心情愉快。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