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艾灸後的一些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艾灸後,人體的氣血執行會有所改變,此時不宜進行其他外治法如拔罐或刮痧;同時,也不宜立刻進食,以免影響身體恢復。此外,艾灸時應選擇適當的穴位和時間,以達到最佳效果。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諮詢。
艾灸後多久可以吃冷飲
一般在艾灸4小時後就可以吃冷飲。
艾灸之後毛孔處於開放狀態,如果剛做完艾灸立即吃冷飲,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刺激,冷飲中的寒氣、溼氣等也會被吸收到身體內,從而影響到艾灸效果,甚至還可能出現身體痠痛的症狀。艾灸4小時後,患者的毛孔已逐漸閉合,此時再吃冷飲,可避免上述不適。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艾灸手法一般可以分為直接灸、間接灸、艾卷灸等。
直接灸
直接灸是指在艾灸時先將少量的大蒜汁塗在所灸腧穴部位,以增加刺激和粘附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的一種方法。由於此方法會導致皮膚產生疼痛感,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緩解疼痛。
間接灸
間接灸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此方法需要將切好的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或用純淨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置薄薑片,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的方法。
艾卷灸
艾卷灸是指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2-3公分處,進行燻烤的一種艾灸方式。最佳艾卷灸是使患者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同時每個應灸的腧穴灸5-7分鐘,使皮膚產生紅暈即可。
艾灸後尿的顏色代表什麼
通常情況下,艾灸後尿液顏色並沒有特殊意義。
艾灸是一種理療方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透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等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寒溼痺痛、腹痛、洩瀉、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病症。由於艾灸屬於溫熱性刺激,在進行艾灸治療後可能會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加快,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尿黃的情況,但一般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特殊治療。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艾灸治療,以免因操作不當引起不適症狀。同時,患者在進行艾灸治療後需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立即吹風受涼。
另外,對於陰虛火旺、體內實熱的人群,一般不建議進行艾灸治療,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存在極度疲勞、過度飢餓、嚴重貧血等情況,也不建議進行艾灸治療,以免引起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
艾灸後的5種正常反應
臨床上不存在艾灸後5種正常反應這個說法。艾灸後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上火、小便次數增多等反應,這都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上火
艾灸一般是使用艾條燃燒時產生的熱量以及艾葉的藥效,刺激體內經絡、穴位,促進體內氣血的執行,從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而體內氣血執行加快,就會使患者出現上火的症狀,如口乾舌燥、牙齦紅腫等,少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情緒暴躁的情況。建議患者艾灸後適當多喝水,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上火。
小便次數增多
艾灸具有祛溼的效果,適用於濕邪留滯引起的水腫,因為艾灸會使患者體內濕邪以汗液的方式排出體外,而如果內濕積聚,過多的溼氣無法透過汗液排出,就可能會從小便排出,所以造成艾灸後小便次數增多的情況。此類症狀一般屬於艾灸後正常反應,不需要特殊治療,症狀會自行消失。溼氣較重的患者還可遵醫囑口服參苓白朮丸、四君子丸等藥物,緩解症狀。建議患者日常避免長期處於潮溼的環境中,以免導致體內溼氣過重。
艾灸後禁忌
艾灸後的禁忌是禁止進行拔罐、刮痧等操作,立即飲食等。
1、禁止進行拔罐、刮痧
因為患者在艾灸後毛孔處於張開的狀態,皮膚狀態較差較脆弱,如果此時刮痧、拔罐容易導致皮膚損害。而且刮痧、拔罐主要目的是進行排洩,而艾灸主要為進補,所以不適合在艾灸後進行拔罐、刮痧等。
立即飲食
艾灸後最好一個小時以上進食、吃飯,而且以清淡飲食為主,禁忌辛辣食物,如果艾灸後馬上進食,胃酸的分泌會對胃黏膜有強刺激,影響到艾灸的療效。建議可以適當吃水果,潤肺或者比較清潤,以清淡食物水果為主。
因為艾絨過量的原因,會造成艾灸時的煙比較多,而且艾灸通常是在封閉室內進行,所以做完艾灸後會有胸悶、呼吸不暢等表現,此時建議保持室內的通風,呼吸新鮮空氣。但是在艾灸後毛孔開放,外邪易侵入,所以及時新增衣物,避免吹風受涼,導致疾病的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