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中藥治療風溼熱的情況。風溼熱通常難以根治,但透過中醫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針對不同階段的病變特點,中醫會採用個體化方案,如白虎湯、當歸拈痛湯等內服方劑,以及外敷膏藥進行綜合調理。
中藥治療能根治風溼熱嗎
中藥治療一般不能根治風溼熱,只能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風溼熱是一種累及關節、肌肉、骨骼等部位的疾病,可能與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遺傳等因素有關,患者可能會出現關節紅腫、疼痛、發燒等不適症狀。中藥治療風溼熱的藥物一般有白虎湯、當歸拈痛湯、清暑益氣湯、五苓散、小活絡丸等,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白虎湯
白虎湯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等藥物組成的,具有清熱生津的功效,也具有解毒的作用。風溼熱的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該藥物進行治療,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由當歸、白芍藥、川芎等藥物組成,具有活血祛瘀、祛風溼、清熱邪的功效。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該藥物緩解風溼熱引發的關節腫痛、屈伸不利等不適症狀。
清暑益氣湯
清暑益氣湯由人蔘、黃耆、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清暑益氣的功效,也具有除溼的作用。如果存在風溼熱等疾病,可能會出現食慾減退、四肢乏力等症狀,此時可以遵醫囑使用該藥物進行改善。
五苓散
五苓散由豬苓、茯苓、澤瀉等藥物組成,具有溫陽化氣、利溼行水的功效,也具有清熱除煩的作用。如果患者診斷為風溼熱,可能會出現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此時可以遵醫囑使用該藥物進行治療,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小活絡丸
小活絡丸由制川烏、制草烏、地龍等藥物組成,具有祛風散寒、化痰除溼、活血止痛的功效,也具有除溼的作用。風溼熱患者可能會出現關節腫痛、屈伸不利等症狀,也可遵醫囑服用小活絡丸進行緩解。
綜上所述,中藥治療風溼熱可以起到緩解不適症狀的作用,但是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在用藥期間,患者需要嚴格遵醫囑。不可私自盲目使用藥物,也不可以多服或少服,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風溼熱中醫辨證論治
風溼熱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分為邪犯衛表證、溼熱痺證、脾虛溼盛證、肝膽濕熱證、瘀血痺證,可以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相應的治療。
邪犯衛表證
如果外感風熱邪氣,可能會導致肺衛不固,從而引起惡風、微熱、咳嗽等症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銀翹散、桑菊飲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起到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作用。
溼熱痺證
如果經常居住在溼熱的環境中,可能會導致溼熱邪氣侵入身體,從而引起溼熱痺證,通常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等症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防風通聖丸、溼熱痺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起到解表通裡、清熱利溼的作用。
脾虛溼盛證
如果長期飲食不當,可能會導致脾虛溼盛,從而引起脾虛溼盛,導致氣機不利,常見的症狀有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參苓白術散、人蔘健脾丸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起到健脾益氣、祛溼的作用。
肝膽濕熱證
肝膽濕熱證是指溼熱邪氣蘊結肝膽,疏洩功能失常導致的病理變化,患者可能會出現身目發黃、發燒、口苦等症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龍膽瀉肝丸、茵陳五苓散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起到清肝膽利溼熱的作用。
瘀血痺證
瘀血痺證是指身體受到外傷、久病等原因,導致身體的經絡受到傷害,使氣血執行不暢,導致肢體出現疼痛、腫脹等症狀的一種病症。臨床上常表現為疼痛、肌膚麻木、腫脹等症狀,且疼痛呈刺痛、刀割樣、撕裂樣,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間加重。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血府逐瘀丸、活血止痛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除此之外,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時也要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肥肉等。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