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胃穿孔的症狀、原因、診斷與治療以及預防措施。胃穿孔的症狀包括上腹部劇烈疼痛、噁心嘔吐、腹脹、嘔血和發燒。其病因多種多樣,如創傷性傷害、胃壁薄弱、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幽門螺杆菌感染、胃潰瘍等。診斷可透過上腹部超音波檢查、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胃鏡檢查、CT掃描、腹腔穿刺術等檢查方式來確認。
胃破洞有哪些症狀?
胃穿孔的症狀包括上腹部劇烈疼痛、噁心嘔吐、腹脹、嘔血和發燒。如果懷疑有胃穿孔,請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上腹部劇烈疼痛
噁心嘔吐
腹脹
嘔血
發燒
胃破洞的病因
胃破洞的病因可能有創傷性傷害、胃壁薄弱、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幽門螺杆菌感染、胃潰瘍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胃黏膜或組織結構受損,進而引發破洞。鑑於胃破洞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創傷性傷害
外傷導致胃壁完整性受到破壞,進而引起胃破洞。需要緊急就醫進行手術修補以防止進一步出血或其他併發症。
胃壁薄弱
先天或後天因素導致胃壁結構脆弱,在承受壓力時易破裂。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內鏡下微創手術如粘合劑注射來加固薄弱區域。
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這類藥物抑制環氧合酶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影響胃黏膜保護機制,增加胃黏膜傷害風險。為減輕風險,可諮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或聯合使用胃黏膜保護劑。
幽門螺杆菌感染
幽門螺杆菌產生的尿素(Urea)酶分解尿素(Urea)產生氨和二氧化碳,形成區域性高濃度的鹼性環境,幫助細菌生長繁殖。同時其細胞毒素相關蛋白可誘導發炎反應,損害胃黏膜屏障功能,促進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道內容物攻擊因子對胃黏膜上皮細胞造成直接傷害,導致胃黏膜發生發炎、糜爛、潰瘍等病變。根除幽門螺杆菌是主要治療方法,通常採用三聯療法或四聯療法,包括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兩種抗生素+鉍劑組成的標準方案。
胃潰瘍
胃潰瘍是指胃黏膜在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發生的局限性缺損,當這些刺激因素持續存在並超過黏膜防御能力時,會導致胃黏膜防禦屏障受損,出現胃破洞的情況。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建議定期複查胃鏡以監測病情變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和過度飲酒,有助於預防胃部疾病的發生。
胃破洞的檢查診斷方式
胃破洞可以透過上腹部超音波檢查、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胃鏡檢查、CT掃描、腹腔穿刺術等檢查方式進行診斷。如果疑似有胃部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上腹部超音波檢查
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是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可以顯示胃壁結構和可能存在的異常。患者躺在檢查床上,醫生使用高頻聲波探頭輕柔地放置於上腹部,記錄影象以評估胃部情況。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透過口服硫酸鋇等顯影劑,在X光下觀察其在消化道中的分佈情況,可發現是否存在潰瘍、腫瘤等問題。患者空腹狀態下飲用含有鋇鹽的溶液後,在特定時間攝取X光片以記錄影像。
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將一根帶有攝影機的細長管子插入患者的口腔,直接觀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內部狀況的一種侵入性檢查方法。在區域性麻醉下,由經驗豐富的內視鏡醫師執行,需提前禁食至少6小時。
CT掃描
CT掃描利用X射線斷層成像技術對身體進行全面掃描,能夠清晰顯示出胃部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患者仰臥於專用平臺上,按照機器指示移動位置接受輻射劑量下的影象採集。
腹腔穿刺術
腹腔穿刺術是在無菌條件下從腹部獲取液體或氣體樣本的方法,有助於診斷胃腸穿孔引起的腹膜炎。通常選擇臍周或髂窩處作為進針點,在區域性麻醉下進行穿刺抽取腹腔內容物。
以上各項檢查均需要空腹進行,以免食物影響結果準確性。此外,告知醫生既往病史以及是否有藥物過敏史,以便做出最合適的診療方案。
胃破洞的治療
胃破洞可以考慮透過胃穿孔修補術、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穿孔縫合術、內鏡下穿孔縫合術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以避免病情惡化。
胃穿孔修補術
胃穿孔修補術通常採用開放手術,在全身麻醉下找到並封閉穿孔部位。此措施直接針對胃壁上的穿孔進行修復,旨在恢復胃部結構完整性和功能正常化。
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
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透過小切口使用特殊工具和技術對穿孔區域進行縫合處理。該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適合於需要減少組織傷害的患者群體。
穿孔縫合術
穿孔縫合術是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需徹底探查腹腔後縫合修補穿孔處。此法可提供直觀視野下的全面評估及精確操作;適用於複雜或伴有併發症者。
內鏡下穿孔縫合術
內鏡下穿孔縫合術利用特殊的內視鏡器械,在無需開刀情況下完成微創治療。此技術具有低風險、快速康復的優勢,適合作為首選方案;尤其對於高齡或合併症患者更為適宜。
術後管理包括定期複查以監測癒合過程和可能出現的併發情況。此外,建議調整飲食習慣,如分餐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減輕胃腸負擔,促進傷口癒合。
胃破洞如何去預防?
胃破洞可以透過飲食調整、服用抗酸藥物、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定期體檢、減少壓力等措施進行預防。
飲食調整
飲食調整包括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過量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等。
服用抗酸藥物
服用抗酸藥物可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不適症狀,保護胃黏膜。
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長期大量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傷害胃黏膜,增加胃破洞風險。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潛在的消化系統疾病,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
減少壓力
減少壓力可透過放鬆訓練、冥想等方式實現,幫助改善胃腸功能紊亂。
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胃穿孔的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急診科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