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泌尿道結石的症狀、成因、診斷、治療及預防。該疾病常伴隨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並可導致尿路阻塞,嚴重時會引起腎功能損害。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如代謝異常、尿路阻塞、飲食習慣等。針對不同原因,醫生會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案。患者可透過一系列醫學檢查,如尿液分析、超音波檢查等來明確診斷。
泌尿道結石有哪些症狀?
泌尿道結石的典型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血尿,以及腰腹疼痛,嚴重時可能導致尿路阻塞。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和處理結石。
尿頻
當存在泌尿系統結石時,由於結石刺激膀胱三角區和壁間神經叢,會導致出現尿頻的症狀。膀胱三角區位於膀胱底部兩側輸尿管入口處,是膀胱平滑肌最厚的區域,也是膀胱內儲存最大量液體的地方。而壁間神經叢則位於膀胱側後方,由交感神經系統組成,負責控制膀胱的收縮和排空。
尿急
尿急通常是由發炎引起的膀胱黏膜敏感性增加所致,也可能是結石導致的區域性刺激所致。膀胱是一個肌肉組織構成的囊狀器官,具有一定的伸展性和儲尿能力,在受到刺激時會快速產生排尿反射。
尿痛
尿痛可能是因為結石摩擦或傷害了泌尿系統的黏膜,導致區域性發炎反應和神經反射性疼痛。尿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尿道口、陰莖頭部等處,這些地方的黏膜較為脆弱,容易受到外力或化學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發炎。
血尿
血尿主要是因為結石移動時劃破泌尿系統的黏膜,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尿通常發生在尿液流出的第一部分,這是因為結石剛進入尿路時會對尿道黏膜造成最大的刺激。
腰腹疼痛
腰腹部疼痛通常是由於結石移動堵塞腎盂出口或掉入輸尿管時,會引起腎腸絞痛和輸尿管痙攣,進而引發劇烈的腰部或腹部腸絞痛。疼痛一般位於脊肋角、腰部或下腹部,有時可放射至大腿內側。
針對泌尿道結石,可以進行超音波檢查、X光檢查以及CT掃描來評估病情。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非處方止痛藥或醫生開具的α感受器阻滯劑,重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以促進結石排出,避免食用高鈣、高鹽食物,並定期監測症狀變化。
泌尿道結石的病因
泌尿道結石的病因可能包括代謝異常、尿路阻塞、長期臥床、飲食習慣不當、泌尿道感染等,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代謝異常
代謝異常包括鈣磷代謝紊亂、草酸鹽代謝障礙等,可能導致礦物質結晶形成並聚集,進而形成結石。針對代謝異常引起的結石,可考慮使用磷酸鹽製劑如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進行高鈣血症的治療。
尿路阻塞
尿路阻塞阻礙了結石排出,導致其停留在泌尿系統中並逐漸增大。例如腎盂輸尿管連線部狹窄、膀胱頸攣縮等情況會導致排尿不暢,從而引起尿液滯留,進一步促進結石形成。對於由尿路阻塞引起的結石,需要首先解除阻塞,可透過手術切除病變組織,如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鏡取石術等。
長期臥床
長期臥床會導致尿液淤積,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針對長期臥床患者,應鼓勵多喝水以促進排尿,同時採取適當的體位管理,如間歇性抬腿活動,以減少尿液沉積。
飲食習慣不當
攝入過多富含鈣質的食物,如奶製品和豆類,可能增加結石的風險;而過量攝取草酸鹽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和堅果,則可能導致草酸鈣結石的發生。改善飲食結構是預防結石的重要手段,建議減少高鈣、高草酸鹽食物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比例。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時細菌產生的代謝物和死亡細胞可能會成為結石的核心,促進結石形成。抗生素治療是關鍵,可根據尿培養結果選用敏感藥物,如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喹諾酮類等口服或靜脈注射。
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時間憋尿,以減少尿路阻塞的發生風險。定期複查泌尿系統的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標監測,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新陳代謝異常。
泌尿道結石的檢查診斷方式
泌尿道結石的檢查診斷可以透過尿液分析、尿液培養、超音波檢查、CT掃描和靜脈注射腎盂檢查(IVP)等醫學檢查進行。由於結石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尿液分析
透過檢測尿液中的化學成分和細胞數量來判斷是否存在泌尿系統疾病。採集新鮮中段尿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
尿液培養
評估是否存在細菌感染,為治療提供依據。留取中段尿液後送至檢驗科進行培養。
超音波檢查
非侵入性檢查,可顯示腎臟、輸尿管、膀胱及攝護腺的位置、大小、形態等結構資訊以及是否有異常回聲團塊。使用高頻聲波掃描身體內部結構,通常需要空腹並憋尿以獲得清晰影象。
CT掃描
CT掃描能夠明確結石位置、大小、密度等情況,還可發現結石引起的併發症如積水或阻塞。患者仰臥於檢查床上接受螺旋式掃描,根據指示飲水或憋尿以確保準確結果。
靜脈注射腎盂檢查(IVP)
靜脈注射顯影劑後拍攝X光片,觀察腎臟功能及有無異常顯影。在放射科由專業人員執行,需禁食6-8小時以防食物影響檢查效果。
以上各項檢查前應避免攝入可能會影響結果的食物或飲料,如含鈣食品。若有任何疑問或特殊狀況,請務必告知醫生以便得到適當的指導與建議。
泌尿道結石的治療
泌尿道結石的治療可以採取解痙止痛藥、排石藥物、體外衝擊波碎石、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鏡取石術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解痙止痛藥
患者可遵醫囑使用阿托平(Atropine)、山莨菪鹼等非那雄胺(Finasteride)類解痙止痛藥物,以緩解因泌尿道結石引起的腸絞痛。這類藥物透過解除平滑肌的緊張狀態,改善輸尿管蠕動功能,從而減輕疼痛症狀。適合處理輕至中度的泌尿系統不適。
排石藥物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結石清(K-Citrate)、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藥物促進結石排出。上述藥物能調節尿液pH值,幫助小結石隨尿液排出。對於表面積較小且直徑小於0.5公分的結石效果較佳。
體外衝擊波碎石
利用高能級X射線聚焦後產生的強大壓力場作用於體內的結石上,將大塊結石擊碎成小塊以便排出。此技術適用於表面積較大但深度較淺且未嵌入組織內的結石。操作時需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組織不受輻射損傷。
經皮腎鏡取石術
在區域性麻醉下,利用經皮腎鏡技術進入腎臟內部,直視下取出結石。該手術主要用於治療位於腎盞或腎盂內的複雜性腎結石。術後應密切監測出血量及生命體徵變化。
輸尿管鏡取石術
藉助軟式輸尿管鏡,在無創條件下對體內微小結構進行觀察和診斷,同時可施行碎石術。該方法適合處理直徑小於2cm的各種類型泌尿系結石。治療期間需預防感染並監測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建議患者定期複查,特別是在接受體外衝擊波碎石或內視鏡手術後,以評估結石移除情況並監測可能的副作用。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促進結石排出,減少結晶形成。
泌尿道結石如何去預防?
泌尿道結石的預防可以考慮增加水分攝入、調整飲食結構、保持適當運動、定期體檢與監測以及避免藥物濫用。
增加水分攝入
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促進體內代謝產物和廢物排出,減少結晶形成。每日至少飲用2L清水或無糖飲料以維持排尿量。
調整飲食結構
調整飲食結構可以改善尿液成分,降低結石風險。限制高鈣、高草酸食物如奶製品、菠菜等;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全麥面包。
保持適當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促進小的結石排出體外。建議每天進行30-6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
定期體檢與監測
定期體檢與監測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並處理潛在危險因素。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包括尿液分析和超音波檢查。
避免藥物濫用
避免藥物濫用可以減少某些型別結石的風險。非處方止痛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要長期服用含鈣藥物。
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