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濕疹:症狀、病因、檢查、治療、預防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8
本文介紹了感染性濕疹的症狀、病因、檢查診斷及治療方式。該疾病常表現為皮疹、瘙癢、紅斑等症狀,並可能伴隨滲出液或膿皰形成。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等。針對此病的診斷可透過臨床表現觀察等方式進行,而治療則需綜合運用抗組織胺藥、皮膚外用賀爾蒙膏等藥物。

本文介紹了感染性濕疹的症狀、病因、檢查診斷及治療方式。該疾病常表現為皮疹、瘙癢、紅斑等症狀,並可能伴隨滲出液或膿皰形成。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等。針對此病的診斷可透過臨床表現觀察等方式進行,而治療則需綜合運用抗組織胺藥、皮膚外用賀爾蒙膏等藥物。

感染性濕疹有哪些症狀?

感染性濕疹的症狀包括皮疹、瘙癢、紅斑、滲出液、膿皰等,通常伴有發炎反應。由於感染性濕疹可能有細菌或真菌感染,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皮疹

感染性濕疹是由細菌、真菌等病原體引起的皮膚發炎反應,這些微生物在入侵身體後會刺激身體產生免疫應答,導致微血管擴張和組織水腫,形成炎症性丘疹。皮疹通常出現在皮膚表面,形態多樣,可表現為紅色小疙瘩或水泡。

瘙癢

感染性濕疹患者由於皮膚受到發炎因子刺激,可能會出現神經反射性的瘙癢感。瘙癢可能發生在任何受累區域,但通常集中在患處周圍。

紅斑

感染性濕疹患者的皮膚黏膜屏障受損,會導致區域性微血管擴張,從而引發紅斑現象。紅斑一般分佈在濕疹病變區域內,顏色鮮豔且觸感溫暖。

滲出液

當感染性濕疹患者皮膚發生發炎時,發炎細胞會釋放炎性介質,這些介質會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導致液體從血管壁漏出到組織間隙中,形成滲出液。滲出液多見於急性期濕疹,常伴有明顯的腫脹和疼痛。

膿皰

膿皰是由於感染性濕疹患者的皮膚被細菌侵入並繁殖所引起的化膿性發炎反應。膿皰通常位於皮膚表面,大小不一,嚴重程度不同。

針對感染性濕疹的症狀,可以進行血常規、C-反應蛋白檢測以評估感染情況。治療措施包括抗生素外用膏藥如新黴素或多粘菌素B軟膏,重症情況下需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患者應注意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以減少刺激和促進癒合。

感染性濕疹的病因

感染性濕疹的病因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性接觸性皮膚炎、長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性濕疹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的病因進行針對性處理,患者應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透過皮膚微小傷口進入身體,在特定條件下迅速繁殖並產生毒素,導致區域性出現紅、腫、熱、痛等典型發炎反應。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含有新黴素和黴克頓(Clotrimazole)成分的外用軟膏進行抗細菌和抗真菌聯合治療。

真菌感染

真菌侵入人體後,會在皮膚表面大量繁殖,產生孢子和菌絲體,引起發炎反應,進一步發展為感染性濕疹。此外,某些個體可能對真菌存在過敏反應,也會加劇症狀。針對真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濕疹,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酮康唑(Ketoconazole)、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等成分的藥膏進行治療。

病毒性接觸性皮膚炎

當接觸到患有病毒感染的人或物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會啟動防御機制來對抗這些外來入侵者,從而誘發一系列的發炎反應,包括紅斑、水泡等症狀。對於由病毒性接觸性皮膚炎所致的感染性濕疹,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用合適的抗病毒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如阿昔洛韋(Aciclovir)、噴昔洛韋(Penciclovir)等。

長期使用抗生素

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會導致正常菌群失調,進而可能導致抗藥性細菌滋生,增加感染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是關鍵預防策略之一。若病情確實需要,則應在醫師監督下規範用藥,並定期評估療效與副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更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襲,導致感染性濕疹的發生。提高免疫力可透過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等方式實現。必要時,可在醫師建議下服用免疫增強劑以輔助提升身體抵抗力。

患者應保持患處乾燥清潔,避免過度搔抓以防繼發感染。除上述提及的治療措施外,還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光療或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緩解症狀。

感染性濕疹的檢查診斷方式

感染性濕疹的檢查診斷可以透過以下五種方式進行:

1. 臨床表現觀察:醫生會仔細觀察患者的皮膚病變情況,包括紅斑、水泡、糜爛、滲出等。

2. 細菌培養:採集患處分泌物或組織樣本進行細菌培養,以確定是否存在特定病原體引起的感染。

3. 病原學檢測:透過血液、尿液或其他體液分析來尋找特定的病原體標志物,如IgE抗體或特異性核酸序列。

4. 影像學檢查:例如X光、CT掃描或MRI可以幫助評估淋巴結腫大、軟組織發炎等情況,並排除其他潛在病因。

5. 血常規和生化檢查:可提供全血細胞計數、白蛋白水平等相關資訊,輔助判斷患者免疫狀態及全身反應。

感染性濕疹的治療

感染性濕疹的治療可以考慮使用抗組織胺藥、抗生素治療、皮膚外用賀爾蒙膏、免疫調節劑、抗真菌藥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組織胺藥

抗組織胺藥透過口服或注射給藥,選擇非處方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按說明書指示劑量服用。這類藥物能緩解瘙癢、紅腫等症狀,減輕因感染性濕疹導致的不適感。

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治療通常包括區域性外用藥膏或口服抗生素,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金黴素(Aureomycin)軟膏等。針對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濕疹提供治療作用;可減少發炎反應及促進癒合過程。

皮膚外用賀爾蒙膏

皮膚外用賀爾蒙膏如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莫美他松糠酸酯(Mometasone furoate)等,依據病情嚴重程度薄塗於患處。此措施適合輕至中度感染性濕疹,具有抗炎、止癢效果;長期或過量使用時需監測潛在副作用。

免疫調節劑

免疫調節劑包括環孢素(Cyclosporin)、Methotrexate(MTX)等,遵循醫囑調整劑量並定期監測血液學引數。這些藥物適用於反覆發作或難以控制的感染性濕疹,透過調節身體免疫應答來改善病情。

抗真菌藥

抗真菌藥主要有特比奈芬(Terbinafine)、氟康唑(Fluconazole)等,根據醫生指導選擇口服或外用形式給予患者相應治療。對於由真菌感染誘發的濕疹有積極療效;能夠有效抑制真菌生長繁殖,從而促使皮膚恢復正常狀態。

在治療感染性濕疹的過程中,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過度清潔和摩擦受損皮膚,以免加重發炎反應。同時保持充足睡眠,有助於增強免疫力,輔助疾病的恢復。

感染性濕疹如何去預防?

感染性濕疹的預防可以透過皮膚屏障功能保護、個人衛生習慣保持、環境溼度控制、免疫調節劑使用、疫苗接種等措施來實現。

皮膚屏障功能保護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其完整性有助於防止外界病原體侵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溼、戴手套等措施以增強皮膚屏障功能。

個人衛生習慣保持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減少接觸潛在致病菌的機會。建議定期洗澡、更換衣物並保持指甲清潔。

環境溼度控制

溼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皮膚健康狀態。可透過加溼器或除溼機來調整室內溼度。

免疫調節劑使用

適當的免疫調節可提高身體抵抗力,降低感染風險。如遵醫囑服用益生菌製劑或維生素D補充劑以維持正常免疫狀態。

疫苗接種

透過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特定型別的感染性疾病。按推薦時間表為易感人群進行相應疫苗的接種。

若患者已經出現感染性濕疹的症狀,應及時就診於皮膚科,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