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肌梗塞:症狀、病因、檢查診斷方式、治療、預防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8
本文介紹了慢性心肌梗塞的症狀、病因、診斷及治療方法,並強調了預防措施。該疾病的主要症狀包括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心悸和疲勞,其成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等。確診需結合心電圖、肌鈣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檢查結果。

本文介紹了慢性心肌梗塞的症狀、病因、診斷及治療方法,並強調了預防措施。該疾病的主要症狀包括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心悸和疲勞,其成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等。確診需結合心電圖、肌鈣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檢查結果。

慢性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狀?

慢性心肌梗塞的症狀包括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疲勞等,通常持續時間較長且可能伴有胸痛放射至手臂或肩背。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建議及時就醫以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

胸痛

慢性心肌梗塞時,由於冠狀動脈持續缺血,會導致心肌細胞傷害和壞死,從而引發胸痛。胸痛通常位於胸骨後部或左側胸部,有時可放射至左臂或頸部。

胸悶

胸悶可能是由於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臟功能受損,導致血液流動不暢,進而引起胸悶的症狀。胸悶常表現為胸口壓迫感、窒息感,可能伴有呼吸急促。

呼吸困難

當心肌因長期缺血而出現壞死後,會引起心臟收縮力下降,此時會降低心臟泵血量,使肺部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從而引起呼吸困難的現象發生。呼吸困難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尤其是在活動後,且伴隨喘息聲和咳嗽。

心悸

心肌梗塞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如室性早搏等,這些異常心跳會使患者感到心悸。心悸往往描述為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可能會突然發作。

疲勞

慢性心肌梗塞會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減少有效循環血量,導致組織器官供氧不足,使人感到疲勞。疲勞可以是持續性的,休息後無法緩解,還可能伴有虛弱感。

針對慢性心肌梗塞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等以評估心臟狀況。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藥阿斯匹靈(Aspirin)和降脂藥辛伐他汀(Simvastatin),以及必要時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應避免吸菸、控制飲食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並定期監測血壓和血脂水平。

慢性心肌梗塞的病因

慢性心肌梗塞多是由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因導致的,需要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甚至堵塞,心肌供血不足,長期缺血缺氧可引起心肌細胞壞死,發展為慢性心肌梗塞。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

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

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包括冠狀動脈起源異常、走行異常以及冠狀動脈瘻等,這些畸形可能導致血液供應不平衡,進而影響心肌的血液供應,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對於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引起的慢性心肌梗塞,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例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脈旁路移植術等。

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會引起心臟負荷加重,長期高壓狀態會導致左心室肥厚,嚴重時會出現擴張,當血壓急劇升高時,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若未及時控制病情,則會轉為慢性心肌梗塞。患者需要遵醫囑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水平,比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康你爾(Benidipine)片等。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續偏高,易導致微血管病變,使冠狀動脈內膜受損,形成粥樣斑塊,從而誘發心肌梗塞的發生,且由於身體修復能力較差,因此更容易出現慢性心肌梗塞的情況。患者可以遵照醫生的意見口服降糖藥進行調理,如二甲雙胍(Metformin)片、岱蜜克龍(Gliclazide)等。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具有較強的致動脈粥狀硬化作用,其增高後會逐漸沉積於冠狀動脈內壁,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粥樣斑塊,繼而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或者閉塞,此時就可能會發生心肌梗塞,如果未能得到有效處理則會轉化為慢性心肌梗塞。針對高脂血症所致的心肌梗塞,患者應調整飲食結構並配合運動療法以改善血脂水平,必要時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降脂治療,如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以便早期發現潛在風險因素。推薦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以評估血管狀況,同時注意生活方式干預,如戒菸限酒、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

慢性心肌梗塞的檢查診斷方式

慢性心肌梗塞的檢查診斷通常需要透過心電圖、肌鈣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臟超音波、冠狀動脈造影等醫學檢查來確認。如果疑似患有心肌梗塞,應儘快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心電圖

心電圖是記錄心臟電信號的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可以檢測心律不整和缺血情況。患者平躺在床上,醫生會將一小塊電極貼片固定在胸部、手臂或腿部,然後連線到心電圖機上記錄心臟活動。

肌鈣蛋白I

肌鈣蛋白I是一種存在於心肌細胞中的蛋白質,在心肌傷害時會釋放出來,其水平升高表明心肌受損。透過抽取血液樣本來測定肌鈣蛋白I濃度,通常需要空腹並在靜息狀態下取樣。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可反映心肌細胞傷害的程度,對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有重要意義。抽血化驗即可完成檢測,取樣後需立即送檢以確保結果準確性。

心臟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能夠顯示心臟結構異常及瓣膜功能障礙等資訊,有助於評估心肌梗塞後的心臟狀況。使用高頻聲波掃描患者胸前壁下方區域,由經驗豐富的超音波醫師解讀影象。

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造影是一項介入性檢查,能直接觀察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情況。在X光監視下將一根細軟導管插入大腿根部血管,沿著血管到達心臟附近進行影像學檢查。

以上各項檢查均應在安靜狀態下進行,並按醫囑可能需要提前禁食。

慢性心肌梗塞的治療

慢性心肌梗塞的治療可以採取抗血小板治療、降脂治療、冠狀動脈擴張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評估病情。

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治療通常包括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藥物,透過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來預防新的血栓形成。此措施旨在減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降低再次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

降脂治療

降脂治療主要是透過飲食控制和服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脂血症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血脂有助於穩定斑塊並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冠狀動脈擴張術

冠狀動脈擴張術是一種介入性手術,在X光引導下將球囊導管送至狹窄處,然後充盈球囊以擴大狹窄部位。該手術能夠立即恢復心臟血流,緩解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絞痛症狀,並可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是在全身麻醉下,外科醫生取患者自身血管作為移植物,重新建立一條繞過阻塞區域的血流通道。該手術旨在恢復心臟供血不足區域的血液供應,長期效果優於冠脈擴張術,並且能顯著降低再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患者應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此外,建議採取健康生活方式,如戒菸限酒、合理膳食及適量運動,以輔助管理心血管健康。

慢性心肌梗塞如何去預防?

慢性心肌梗塞的預防可以透過戒菸限酒、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控制血壓、定期體檢等生活方式干預來實現。

戒菸限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可導致血管收縮和凝血增加,從而誘發心肌梗塞。戒菸和限制飲酒有助於改善心臟健康。建議逐漸減少吸菸量直至戒菸,並盡量避免攝入過量酒精。

合理飲食

不合理飲食可能導致血脂異常,促進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與發展,增加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合理搭配膳食結構,可以降低相關風險。提倡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加工食品和高糖食物。

規律運動

缺乏運動會降低心臟功能儲備,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規律運動能夠提高心臟耐力和血液循環效率。建議每週至少進行3-4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控制血壓有助於預防該病發生。透過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來控制血壓水平。對於存在高血壓的人群,需要按時服用降壓藥並監測血壓值;對於無高血壓者,則需注意生活作息及飲食調整。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潛在的心臟問題,及時採取措施進行干預。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常規血液檢測、心電圖檢查以及必要的心臟超音波。

如果患者已經確診為慢性心肌梗塞,應遵醫囑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