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尿管結石的症狀、病因、診斷、治療及預防。尿管結石可能導致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並可引起腎腸絞痛,其成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尿液濃縮、尿道阻塞等。針對不同原因,應採用相應策略處理;透過多項檢查手段,如超音波檢查、CT掃描等,可確診此病。
尿管結石有哪些症狀?
尿管結石的症狀可能包括尿頻、尿急、尿痛、血尿以及排尿困難,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腎腸絞痛。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和處理尿管結石。
尿頻
尿道結石患者由於結石刺激膀胱三角區和後尿道黏膜,導致泌尿系統平滑肌痙攣收縮,進而出現尿頻的症狀。尿頻通常伴有尿量減少,可能還伴隨有尿急、尿不盡感等症狀。
尿急
尿道結石移動時會摩擦傷害尿道黏膜,導致區域性發炎反應,使膀胱受到刺激而產生尿意。尿急常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強烈排尿慾望,難以控制,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
尿痛
尿道結石會導致尿路阻塞,當尿液排出不暢時會引起膀胱壁張力增高,從而誘發疼痛。此外,結石刺激尿道黏膜也會引發發炎反應,進一步加重疼痛感。尿痛通常位於下腹部或恥骨上部,有時可放射至陰莖、陰囊等處。
血尿
尿道結石可能導致尿道黏膜受損,血液混入尿液中,形成血尿。血尿通常為鮮紅色或茶色,可能伴有血絲或沉澱物,嚴重者可能出現肉眼可見的全程血尿。
排尿困難
尿道結石堵塞了尿道口或者進入尿道內,此時尿液無法順利透過尿道,就會引起排尿困難的現象發生。排尿困難通常表現為排尿費力、尿流變細或中斷,嚴重時甚至無法排尿。
針對尿道結石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檢查、X光檢查以及尿常規檢查以評估病情。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α感受器阻滯劑多薩坐辛(Doxazosin)、5α-還原酶抑制劑非那雄胺(Finasteride)等緩解排尿困難,或手術取石如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鏡取石術等。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勞累,同時定期複查以便監測病情變化。
尿管結石的病因
尿管結石的病因可能包括尿液濃縮、尿道阻塞、泌尿道感染、代謝異常、長期臥床等,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尿液濃縮
當飲水量不足時,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增加,導致結晶形成並逐漸發展為結石。輕度的尿液濃縮可以透過增加水分攝入來緩解,嚴重時可能需要調整飲食或使用利尿劑。
尿道阻塞
尿道阻塞會導致尿液流動受阻,尿液滯留於膀胱內,使鈣鹽沉積而形成結石。對於良性攝護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難,可遵醫囑使用α感受器阻滯劑如坦索羅辛(Tamsulosin)、多薩坐辛(Doxazosin)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也可透過手術切除部分腺體。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可能導致發炎細胞和細菌侵入尿路黏膜,促進結石形成。抗生素治療是主要手段,例如喹諾酮類抗生素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等可用於敏感菌株所致的泌尿道感染。
代謝異常
代謝異常包括高鈣血症、高草酸尿症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尿中晶體過飽和,進而形成結石。針對高鈣血症,可以考慮應用降鈣藥物,如雙膦酸鹽類阿侖磷酸鈉、依替膦酸二鈉(Disodium etidronate)等;高草酸尿則需減少食物中天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攝入,如菠菜、甜菜等。
長期臥床
長期臥床會導致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延長,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預防措施包括定期改變姿勢,鼓勵患者坐起來或者走動以促進排尿。
建議定期進行泌尿系統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液和尿液分析,以便早期發現並處理尿管結石。同時,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稀釋尿液,降低結石風險。
尿管結石的檢查診斷方式
尿管結石可以透過尿液分析、尿常規、超音波檢查、CT掃描和X光檢查進行診斷。如果症狀嚴重或疑似泌尿系統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以便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可以檢測是否存在白血球、紅血球等異常情況,幫助判斷是否存在泌尿道感染或發炎。透過收集患者的首次晨起中段尿液樣本進行實驗室分析。
尿常規
尿常規檢查可評估腎臟和泌尿系統的健康狀況,包括蛋白質、葡萄糖、顏色和比重等指標。通常需要留取新鮮尿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送往實驗室進行檢驗。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利用高頻聲波成像來顯示腎、輸尿管及膀胱內部結構,有助於發現可能存在的結石。非侵入性檢查過程快速完成,患者無需憋尿即可接受檢查。
CT掃描
CT掃描能夠提供更為詳細的三維影象資訊,以確定結石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圍組織受損程度。患者需仰臥於專用平臺上,按照技術人員指示移動身體位置以獲取不同層面的影像資料。
X光檢查
X光檢查能顯示體內鈣質含量較高且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骨骼與某些型別的結石。醫生會在特定部位對患者進行曝光拍攝,通常幾分鐘內完成。
以上各項檢查前,應避免攝入任何可能導致尿液濃度增加的食物或飲料,如菠菜、石榴汁等。同時告知醫生是否有過敏史或其他相關疾病史,以便得到準確可靠的診斷結果。
尿管結石的治療
尿管結石的治療可以採取多飲水、調整飲食結構、體外衝擊波碎石、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鏡取石術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多飲水
患者可適當增加水分攝入量,每日至少保持2000ml以上的水分攝入。充足的水分有助於促進小顆粒結石排出,減少結晶形成,緩解不適症狀。
調整飲食結構
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鈣、高草酸食物的攝入,如牛奶、菠菜等。高鈣、高草酸食物可能會導致尿液中鈣質及草酸含量增高,從而引起結石的發生。
體外衝擊波碎石
透過超音波定位下使用高能級物理能量將大塊結石震碎為較小顆粒,通常分幾次治療完成。此方法適合表淺且直徑小於2公分的結石,可經皮膚直接作用於結石使其裂解成更易排出的小碎片。
經皮腎鏡取石術
在區域性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利用經皮腎鏡技術進入腎臟內部,直視下取出結石。該手術適用於較大或複雜型別的上尿路結石,能夠提供直觀視野並精確移除結石。
輸尿管鏡取石術
採用軟性輸尿管鏡,在X光監視下插入至患處,使用雷射或碎石裝置去除結石。該措施針對位於腎盂與輸尿管連接處以下部位的結石,利用內視鏡技術深入處理頑固性病例。
在治療尿管結石期間,應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以免加劇病情。適當的運動也有助於促進排石,但需遵醫囑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
尿管結石如何去預防?
尿管結石的預防可以考慮多飲水保持尿液稀釋、飲食調整,減少草酸、鈣質攝入、定期運動促進排石、避免長時間憋尿、定期體檢監測尿液成分等措施。
多飲水保持尿液稀釋
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稀釋尿液,降低礦物質結晶形成機率。每日至少攝取2L清水或適量電解質補充飲料以維持正常尿量。
2.飲食調整,減少草酸、鈣質攝入
減少富含草酸和鈣的食物如菠菜、奶製品等可降低結石風險。制定均衡飲食計劃,避免過量食用高鈣食物,並考慮使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
定期運動促進排石
規律性地進行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情況,進而影響到泌尿系統的功能狀態。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高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等。
避免長時間憋尿
長時間憋尿會導致尿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增高,從而誘發結石的發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按時排尿,不要憋尿超過2小時。
定期體檢監測尿液成分
透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風險因素,防止病情進展。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包括尿常規分析。
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