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中風:症狀、病因、檢查與預防、治療

分類: 大腦與神經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8
本文介紹了急性腦中風的症狀、病因、檢查診斷、治療及預防措施。該疾病可能導致多種症狀,其成因多樣,需針對不同原因採取相應治療策略,並強調了生活方式調整在預防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介紹了急性腦中風的症狀、病因、檢查診斷、治療及預防措施。該疾病可能導致多種症狀,其成因多樣,需針對不同原因採取相應治療策略,並強調了生活方式調整在預防中的重要作用。

急性腦中風有哪些症狀?

急性腦中風可能表現為偏癱、失語、意識障礙、頭痛、眩暈等症狀。這些症狀表明病情緊急,應立即就醫以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

偏癱

由於大腦血管阻塞導致區域性缺血缺氧,使神經細胞受損甚至壞死,從而引發運動功能喪失。主要表現為身體一側無力或完全不能動彈,可能伴有肌肉張力減低、反射減弱等症狀。

失語

當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受到傷害時,可能導致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下降,進而出現失語的症狀。患者可能出現聽不懂別人說話、無法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情況,但通常意識清晰。

意識障礙

意識障礙可能是由大面積腦中風或其他嚴重的腦幹病變引起的,這些情況會導致大腦整體功能嚴重受損,包括意識狀態改變。意識障礙可能表現為從嗜睡到昏迷不等,嚴重程度取決於受損區域和範圍。

頭痛

頭痛可能是由於顱內壓增高或發炎反應刺激周圍組織而產生的不適感。疼痛通常位於頭部中央,可呈搏動性痛或鈍痛,持續時間不定。

眩暈

眩暈可能源於內耳前庭系統的問題,也可能與腦幹或小腦有關聯。內耳前庭系統負責維持平衡,當其發生異常時會引起眩暈的感覺。眩暈常感到自身或環境旋轉、搖晃,有時伴隨噁心嘔吐。

針對急性腦中風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頭顱CT掃描、MRI成像以評估腦部狀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溶栓藥物如阿替普酶以及抗凝治療用肝素。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尤其是受影響肢體,以免加重偏癱症狀,同時遵循醫囑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等相關基礎疾病。

急性腦中風的病因

急性腦中風的病因可能有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顱內血管畸形、顱內佔位性病變、顱內感染等,需要針對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高血壓

長期血壓過高會導致腦部血管壁壓力增加,引起腦血管痙攣、狹窄甚至破裂,從而導致出血性中風。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關鍵。常用藥物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等。

動脈粥狀硬化

由於血脂異常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在區域性形成粥樣斑塊,使管腔狹窄甚至堵塞,當斑塊不穩定時可誘發急性血栓形成,導致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藥進行治療,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

顱內血管畸形

顱內血管先天發育異常,如動靜脈瘻、海綿狀血管瘤等,容易發生破裂出血,引起腦實質內的出血性中風。針對顱內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和介入治療,其中介入治療常採用經導管栓塞術。

顱內佔位性病變

顱內腫瘤壓迫鄰近組織結構,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進而引起腦疝,嚴重時可能導致腦幹功能衰竭而死亡。對於惡性腫瘤所致的顱內高壓,首選姑息性放療以緩解病情,同時配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等止痛治療。

顱內感染

顱內感染是指各種病原體侵入顱腔後引起的發炎反應,這些病原體會產生毒素或者直接傷害腦組織,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進一步發展為腦疝。顱內感染的治療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例如頭孢曲松(Ceftriaxone)、萬古黴素(vancomycin)等;必要時需行開顱減壓術、去骨瓣減壓術等。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以減少高血壓的風險。若出現頭痛、眩暈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急性腦中風的檢查診斷方式

急性腦中風的檢查診斷通常需要進行頭顱CT掃描、頭顱MRI檢查、經顱多普勒超音波、血液生化檢查以及頸動脈超音波。鑑於腦中風的緊急性,建議立即就醫以獲取專業評估和治療。

頭顱CT掃描

CT掃描能夠顯示出血性或缺血性的急性腦中風病變。CT掃描通常在放射科完成,醫生會指導患者仰臥位平掃,迅速獲取影象以評估病情。

頭顱MRI檢查

MRI可提供更為詳細的結構資訊,對於缺血性腦中風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患者需進入封閉式磁共振成像裝置,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完成一系列序列採集。

經顱多普勒超音波

該檢查能探測顱內大血管狹窄、痙攣等異常情況,有助於診斷急性腦中風。患者需要靜臥於檢查床上,透過特殊探頭放置於額頭或頸部記錄大腦血流訊號。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可以檢測血糖、血脂水平及電解質是否正常,輔助判斷是否存在代謝異常引起的中風風險。抽血化驗是在醫院門診部由醫護人員抽取周邊靜脈血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

頸動脈超音波

頸動脈超音波用於評估頸動脈壁狀況和血液流動狀態,有助於發現狹窄或堵塞等問題。非侵入性檢查,在超音波儀器上觀察頸部兩側的頸動脈是否光滑、是否有斑塊形成。

以上各項檢查前應空腹至少8小時,避免進食含糖食物以及飲料。另外,告知醫生任何既往病史、藥物過敏史以及其他相關健康資訊,確保準確評估病情。

急性腦中風的治療

急性腦中風的治療可以考慮溶栓治療、降纖治療、抗凝治療、降壓治療、降糖治療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取專業評估和治療。

溶栓治療

溶栓治療通常採用靜脈注射方式,在醫生監督下迅速給予溶栓藥物如阿替普酶或瑞替普酶,旨在盡快恢復大腦血流。此措施針對急性期血管阻塞所致的腦中風有效,透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來改善腦部血液供應。

降纖治療

降纖治療主要是指使用具有降解纖維蛋白原作用的藥物,例如注射用降纖酶、注射用重組人尿激酶(Urokinase)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地治療。此方法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預防血栓形成,對於腦中風所引起的腦中風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包括口服抗凝藥如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拜瑞妥(Rivaroxaban)等,需定期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調整劑量。該措施適用於存在血栓風險但不適合溶栓的患者,可防止新血栓形成並改善預後。

降壓治療

降壓治療可能涉及使用多種藥物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康你爾(Benidipine)片等,目標是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高血壓是腦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控制血壓有助於減少腦出血的風險。

降糖治療

降糖治療主要包括飲食療法和藥物治療兩種方式,其中藥物治療包括二甲雙胍(Metformin)泌得贊錠(Glipizide)、糖德仕(Insulin glargine)等。高血糖狀態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透過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顯著降低這種風險。

在實施上述治療措施的同時,建議患者遵循醫囑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如戒菸限酒、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以利於病情恢復。

急性腦中風如何去預防?

急性腦中風的預防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高血壓以及定期體檢來實現。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透過鼓勵戒菸、限制酒精攝入和改善睡眠品質來降低中風風險。

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涉及均衡膳食,減少高脂、高鹽食物攝入,增加蔬果比例。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包括每週至少150分鐘的有氧活動,如快走或騎車,以促進血液循環。

控制高血壓

控制高血壓需定期監測血壓並採取藥物治療,目標是將收縮壓維持在140毫米汞柱以下。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包括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平檢測。

若患者存在相關危險因素或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評估與管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