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痔瘡:症狀、病因、檢查與診斷、治療、預防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8
本文介紹了急性痔瘡的症狀、病因、檢查診斷及預防措施。患者需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免延誤病情。

本文介紹了急性痔瘡的症狀、病因、檢查診斷及預防措施。患者需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免延誤病情。

急性痔瘡有哪些症狀?

急性痔瘡通常表現為肛門疼痛、直腸出血、肛門瘙癢、排便困難以及痔核脫出等症狀。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肛門疼痛

當患者存在急性痔瘡時,由於發炎刺激會導致區域性微血管擴張和充血,進而引發肛門疼痛的症狀。這種疼痛通常位於肛門區域,可能伴有燒灼感或刺痛。

直腸出血

急性痔瘡導致的直腸出血主要是因為痔核破裂或者黏膜糜爛引起的。這些病變使得血管壁受到傷害,血液從受損處流出。出血通常發生在排便時,呈鮮紅色,有時可能會伴隨有黏液或組織物排出。

肛門瘙癢

急性痔瘡會引起肛門周圍皮膚摩擦增加,可能導致區域性皮膚乾燥、發炎,從而引發瘙癢感。瘙癢主要集中在肛門及其周圍的皮膚上,嚴重時可影響睡眠品質。

排便困難

如果患有急性痔瘡,在用力排便時會加重肛門靜脈曲張的程度,使肛門括約肌痙攣,從而出現排便困難的情況。這種不適感往往出現在排便過程中,且可能需要花費更多力氣才能完成排便。

痔核脫出

痔核脫出是由於痔塊內的壓力差增大,導致其從肛門向外突出的現象。這可能是由於急性痔瘡引起的肛門括約肌鬆弛所致。痔核脫出通常會在排便時發生,嚴重者甚至可以在日常活動中無意中發現。

針對急性痔瘡的症狀,建議可以進行肛門指診、肛門鏡檢等以評估病情。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紅黴素(Erythromycin)軟膏等外用藥物以及手術治療如橡皮筋結紮術、痔切除術等。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還要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等,以減少便秘的發生。

急性痔瘡的病因

急性痔瘡的病因包括長期便秘、排便時用力過度、腹內壓增高、肛門區域性血液循環障礙以及肛墊下移。這些因素導致肛門靜脈叢血流受阻,引起血管擴張和靜脈曲張,從而形成痔核。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長期便秘

長期存在大便乾燥、秘結等問題,導致排便時需要增加腹壓,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痔核。可透過使用甘油球進行緩解,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乳果糖(Lactulose)等藥物改善。

排便時用力過度

排便時過於用力會導致腹腔壓力增大,引起肛周靜脈迴流受阻,從而誘發痔瘡的發生。患者應調整飲食結構,適當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片、地瓜等,以促進腸道蠕動和正常排便。

腹內壓增高

當人體處於站立位或者坐位時,由於重力作用會使血液更容易積聚在下半身,尤其是骨盆腔部位。如果此時再加上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就容易使肛門周圍靜脈叢受到壓迫,進而發生曲張和淤血,最終形成痔核。對於由肥胖引起的腹內壓增高所致的痔瘡,建議透過運動療法來減輕體重,如游泳、跳繩等。

肛門區域性血液循環障礙

肛門區域性血液循環障礙是由於肛管直腸周圍的血管壁薄弱或彈性降低,在各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易形成靜脈曲張團塊,即為痔核。患者可以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有助於促進胃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減少對痔區的刺激。

肛墊下移

肛墊下移是指肛門內的軟組織失去支撐,向肛門外移動,導致肛門關閉不嚴,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複合角菜酸酯栓、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藥物進行治療,具有止痛、止癢的作用。

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以免加重病情。若症狀持續未見好轉,建議及時就醫,以便進行針對性處理。

急性痔瘡的檢查診斷方式

急性痔瘡的檢查診斷通常需要透過肛門指診、肛門視診、直腸鏡檢、鋇劑灌腸造影、超音波檢查等醫學檢查來確定病情。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是醫生透過戴手套後將手指伸入患者的肛門內觸控內部結構的方法,以確定是否存在異常。患者採取仰臥位或側臥位,雙腿彎曲,醫生戴上免洗手套後輕輕插入患者的肛門中,觸控並評估其內部情況。

肛門視診

肛門視診用於觀察肛門部位有無紅腫、疼痛等異常表現,有助於判斷是否為痔核破裂引起的出血。讓患者排空膀胱後取側臥位,暴露臀部,觀察肛門周圍是否有紅腫、破損等情況。

直腸鏡檢

直腸鏡檢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方法,利用帶有光源和攝影機的纖維軟管進入直腸檢視病變位置及性質。在區域性麻醉下,醫生會將一根細長柔軟的帶有微型鏡頭的器械送入患者體內進行直視觀察。

鋇劑灌腸造影

鋇劑灌腸造影使用高密度鋇劑充盈結腸,然後攝片顯示其形態學特徵,可輔助診斷結腸疾病如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服用一定量含有硫酸鋇的液體後平躺,在醫生指導下完成一系列體位變化以便鋇劑分佈均勻。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可用於評估腹部器官包括肝臟、膽囊和胰臟的情況,有助於發現可能存在的增生組織。患者躺在檢查床上,醫生會在受影響區域塗抹耦合劑,並使用高頻聲音探頭掃描身體內部結構。

以上各項檢查均需在預約時間準時到達醫院,並按醫囑提前做好準備。在進行肛門指診時應避免緊張,以免影響檢查結果;進行鋇餐造影前後禁食6-8小時以防嘔吐物誤吸。

急性痔瘡的治療

急性痔瘡可以考慮中藥燻洗、肛門坐浴、區域性用藥、口服瀉藥、直腸給藥等方法治療。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中藥燻洗

患者可取適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的中藥材,如金銀花、蒲公英、馬齒莧等,加水煎煮後進行燻洗患處。此方法能夠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緩解發炎反應,從而減輕痔核水腫及疼痛等症狀。

肛門坐浴

患者需要將裝有溫熱水的盆放在地上,採取蹲姿使肛門浸入水中,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利用溫熱水作用於病變部位,能起到清潔肛周皮膚、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以及鬆弛括約肌的作用,有助於改善不適症狀。

區域性用藥

常用的外用藥物包括痔瘡膏、痔瘡栓等,透過塗抹或塞入肛門內使用。這些藥膏含有區域性麻醉劑和收縮血管成分,能夠快速緩解痔核引起的瘙癢、出血等問題;而栓則可以直接作用於痔核,使其縮小並減少出血量。

口服瀉藥

若患者存在排便困難的問題,則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乳果糖(Lactulose)、麻仁丸等緩瀉劑來幫助排便。上述藥物能夠增加糞便水分,降低其硬度,從而減輕對痔靜脈叢的壓力,防止因便秘導致痔瘡加重。

直腸給藥

如果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在無法忍受疼痛時,也可以遵照醫師的意見採用複合角菜酸酯栓、氫化皮質酮(Hydrocortisone)等藥物進行治療。這類藥物屬於外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能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建議患者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以免加重痔瘡症狀。同時,應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久坐、久站,以減少對痔區的壓迫和刺激。

急性痔瘡如何去預防?

急性痔瘡可透過合理飲食纖維攝入、充足水分攝入、避免久坐或長時間站立、定期進行肛門肌肉鍛鍊以及定期體檢與肛門健康評估等措施進行預防。

合理飲食纖維攝入

合理飲食纖維攝入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順暢,減少便秘對肛門血管的壓力。平時要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如蘋果、香蕉等,還要適當增加飲水量。

充足水分攝入

充足的水分攝入可以軟化大便,減輕排便時對肛門黏膜的摩擦和刺激,從而降低患痔的風險。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每天至少喝8杯水。特別是在乾燥的季節或者氣候較為炎熱的時候,更應該注意保持水分攝入。

避免久坐或長時間站立

久坐或久站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使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引起靜脈曲張和痔的發生。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走動一下,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定期進行肛門肌肉鍛鍊

定期進行肛門肌肉鍛鍊能夠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力量,改善區域性血液循環,防止痔的發生。可以選擇提肛運動,每次收縮肛門3秒,然後放鬆,重複20次以上,每日多次練習。

定期體檢與肛門健康評估

定期體檢與肛門健康評估可早期發現並干預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有效預防痔的發生。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肛門部位的檢查。

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痔的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紅黴素(Erythromycin)軟膏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