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降:症狀、診斷與治療

分類: 女性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9
本文介紹了子宮下垂的症狀與體徵、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措施。子宮下垂可能導致尿失禁、排尿困難等症狀,若出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診斷通常涉及骨盆腔檢查和影像學評估,治療方案需個體化制定,非手術療法如骨盆底肌鍛鍊是首選,手術則作為最後手段,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本文介紹了子宮下垂的症狀與體徵、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措施。子宮下垂可能導致尿失禁、排尿困難等症狀,若出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診斷通常涉及骨盆腔檢查和影像學評估,治療方案需個體化制定,非手術療法如骨盆底肌鍛鍊是首選,手術則作為最後手段,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子宮下垂不能做的運動

子宮下垂患者不宜進行高強度負重、腹壓增高的運動,如跑步、跳繩等。

跑步

跑步通常包括慢跑和快跑兩種方式。慢跑一般不會導致盆底肌肉過度拉伸或傷害,進而影響病情恢復;而快跑可能會增加腹部壓力,加重子宮脫垂的症狀,所以不建議子宮下垂患者進行快跑。

跳繩

輕度至中度的跳繩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對改善血液循環有益處,但劇烈的跳躍動作會使得骨骨盆底肌承受額外的壓力,可能導致症狀加劇,因此應避免此類活動。

游泳

游泳是一項全身性運動,在水中浮力作用下減輕身體負擔,並且透過划水的動作鍛鍊到上肢及核心肌群,提高耐力與協調能力。然而對於存在生殖系統問題的人而言風險較高,容易造成感染或其他併發症發生。

瑜伽

在特定體位練習時會對陰道前壁產生壓迫感,從而引起不適甚至疼痛反應;另外由於缺乏專業指導易出現錯誤姿勢致使傷害程度進一步擴大化。

舉重

舉重是一種較為劇烈的力量訓練方法,此時人體處於站立狀態,如果長期如此會導致腹內壓增高,從而誘發或者加重子宮下垂的情況。

針對子宮下垂患者的運動需謹慎選擇專案並控制強度以減少風險。除上述提及外,還可以考慮使用子宮託來輔助治療。同時還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便秘的發生。

子宮下垂初期症狀

子宮下垂的初期症狀可能包括尿失禁、排尿困難、骨盆腔壓迫感、腰骶部痠痛以及陰道脫出物。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尿失禁

由於子宮下垂可能伴隨膀胱和尿道功能受損,導致尿液控制能力下降。主要表現為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嚴重時可出現壓力性尿失禁的情況。

排尿困難

當子宮下垂壓迫到膀胱頸口時,會導致排尿阻力增加,從而引起排尿困難的症狀。患者可能會感到排尿無力、尿流變細或者需要用力憋氣才能排空膀胱。

骨盆腔壓迫感

子宮下垂會使得骨盆底肌肉和韌帶鬆弛,導致子宮向下移位,壓迫骨盆腔內的器官,引發壓迫感。這種感覺通常描述為重壓、墜脹或有物體從骨盆內掉出來。

腰骶部痠痛

子宮下垂初期會引起腰骶部疼痛,主要是因為韌帶拉伸過度引起的。疼痛一般集中在腰部和尾骨之間,有時可能伴有刺痛感。

陰道脫出物

隨著病情的發展,子宮下垂程度加重,部分組織會脫出於陰道外,形成陰道脫出物。這些脫出物可能是塊狀物,可以在站立或勞累後更加明顯,休息後自行回縮。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骨盆底肌評估、超音波檢查以及直腸、肛門、陰道檢查等。治療措施包括盆底康復訓練、子宮託舉器使用以及必要時手術矯正。患者平時應注意避免提拿重物、久蹲,以減少腹壓,同時適當鍛鍊骨盆底肌,有助於改善症狀。

子宮下垂檢查

子宮下垂的檢查可能包括骨盆腔器官脫垂篩查、陰道窺鏡檢查、盆底肌肉功能評估、超音波檢查和子宮造影。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骨盆腔器官脫垂篩查

透過觸診和影像學檢查來確定是否存在子宮下垂及其他骨盆腔器官脫垂。醫生會對患者的腹部及肛門部位進行仔細檢查,必要時會建議進一步做超音波、MRI等影像學檢查以輔助診斷。

陰道窺鏡檢查

陰道窺鏡檢查可直接觀察陰道壁及子宮頸情況,有助於判斷子宮是否下垂。此專案通常在醫院門診由專業醫師執行,在區域性麻醉或無痛技術下使用特殊儀器對陰道內部進行觀察。

盆底肌肉功能評估

評估骨盆底肌群的力量和協調性,協助診斷與治療子宮下垂等問題。患者需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完成一系列動作,如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等,並配合生物反饋裝置記錄資料。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能夠顯示子宮的位置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受檢者仰臥於檢查床上,醫生會在其下腹部塗抹耦合劑後使用探頭輕掃整個區域。

子宮造影

子宮造影可以直觀地顯示出宮腔形態以及輸卵管通暢程度。將顯影劑注入子宮和輸卵管內,在X光下拍攝照片以觀察其流動情況。

以上各項檢查前應避免進行盆浴及過度清潔陰道內部。如有任何不適症狀應及時告知醫生以便獲得適當的處理措施。

子宮下垂手術

子宮下垂手術治療可考慮陰道前壁修補術、主韌帶縮短及子宮頸部分切除術等。但是該疾病通常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透過非手術方式如盆底肌肉鍛鍊進行管理。

陰道前壁修補術

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的子宮脫垂伴有陰道前壁膨出患者。此手術旨在加強陰道前壁支撐結構以改善症狀並預防進一步下滑。術後需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主韌帶縮短術

對於因韌帶鬆弛導致的子宮脫垂有效。此法能提升子宮位置減輕壓迫感和不適。在接受此類操作後應定期複查以評估恢復情況。

子宮頸部分切除術

若子宮頸長度過長或有贅生物引起脫垂時可行此法。此措施有助於減少子宮頸對周圍組織造成的壓力與摩擦傷害。術後需密切監測可能出現的併發感染或其他併發症。

陰道前後壁縫合術

針對停經後女性由於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陰道壁薄弱所致者適用。該方法能夠增強陰道壁的支持力從而防止繼續下移。術後應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乾燥清潔。

腹腔鏡下圓韌帶固定術

如果子宮下垂是由骨盆底肌肉功能減弱所造成,則可以採用腹腔鏡下圓韌帶固定術進行治療。這種微創手術可以在區域性麻醉下完成,並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以及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相關問題。平時還應注意營養均衡,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食物攝入量如雞蛋牛奶等幫助提高身體抵抗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