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弱:症狀、診斷與治療

分類: 心臟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9
本文介紹了心臟衰竭的症狀及診斷方法,並強調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包括心慌氣短、疲勞、咳嗽、水腫和夜間呼吸困難等,如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診斷心臟衰竭的主要手段是醫生對患者的詳細問診和體格檢查,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如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X光胸片、血液生化檢查和肺功能測試。

本文介紹了心臟衰竭的症狀及診斷方法,並強調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包括心慌氣短、疲勞、咳嗽、水腫和夜間呼吸困難等,如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診斷心臟衰竭的主要手段是醫生對患者的詳細問診和體格檢查,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如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X光胸片、血液生化檢查和肺功能測試。

心臟衰竭初期症狀

心臟衰竭初期可能表現為心慌氣短、疲勞、咳嗽、水腫、夜間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心臟健康狀況。

心慌氣短

由於心臟衰竭導致心臟泵血功能下降,使身體各器官供氧不足,從而引發心慌和呼吸急促的症狀。患者可能會感到心跳不規則或快速跳動,伴有呼吸急促,尤其是在體力活動後。

疲勞

心臟衰竭時,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出體外,導致迴流到心臟的血液增多。此時需要更多的氧氣來代謝這些額外的血液,因此心臟會向肺部輸送更多的血液以獲取氧氣。過多的血液流向肺部會導致呼吸困難,進而加劇疲勞感。這種疲勞可能表現為日常活動中出現的極度疲乏,休息後難以緩解。

咳嗽

心臟衰竭會引起肺部淤血,當肺泡壁微血管內液體增加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刺激神經反射性地引起咳嗽中樞興奮而產生咳嗽動作。患者可能會經歷持續性的乾咳或伴有痰液的咳嗽,在晚上或躺下時更為明顯。

水腫

心臟衰竭時,心臟不能有效泵血,導致體內液體滯留,尤其是下肢和腹部。這些積聚的液體會使組織間隙壓力增高,壓迫周圍的靜脈,使其迴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腳踝、小腿等低垂部位,隨著病情進展可向上蔓延至大腿、腹腔甚至全身。

夜間呼吸困難

心臟衰竭導致心臟泵血能力減弱,使血液循環到心臟的量增加,從而引起肺動脈高壓。當肺動脈壓升高時,會使得呼吸肌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克服阻力,從而導致呼吸困難。患者可能在睡覺中突然醒來,感覺呼吸困難,坐起來後症狀有所緩解。

針對心臟衰竭的早期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以及心電圖等診斷。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β-感受器阻滯劑舒壓寧(Metoprolol)等,重症可能需行機械循環支援或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臟衰竭檢查

心臟衰竭的檢查可能包括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X光胸片、血液生化檢查以及肺功能測試。由於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取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心電圖

心電圖是一種記錄心臟電信號的無創性檢查方法,有助於評估心臟傳導和節律異常。患者需平臥位靜息狀態下連線電極後測量,通常不超過5分鐘。

超音波心動圖

超音波心動圖利用聲波成像技術評估心臟結構、瓣膜功能及血流情況。患者仰臥位或坐位下由專業人員操作探頭掃描胸部,時間約5-10分鐘。

X光胸片

X光胸片能夠顯示肺部組織密度變化,輔助診斷肺水腫等併發症。立位拍攝前後位及側位影象,攝片時需屏住呼吸以減少運動偽影。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可提供電解質水平、肝腎功能資訊,指導治療決策。抽血取樣,在醫院門診完成一系列空腹或餐後檢測專案。

肺功能測試

肺功能測試透過測量肺活量來評估肺部健康狀況。患者按照指示進行深呼吸和其他指令動作,整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分鐘至十幾分鍾不等。

以上各項檢查均應在安靜環境下進行,並按醫囑提前禁食或準備。心臟病史者應告知醫生相關病史,以免因緊張或其他因素影響檢查結果準確性。

心臟衰竭死亡過程

心臟衰竭導致死亡的過程通常包括:

1. 心臟負荷增加:由於心肌傷害或疾病,心臟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以滿足身體的需求。這會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擔加重。

2. 心肌重構:為了應對心臟負荷的增加,心肌會進行重構,表現為心室壁增厚和心腔縮小。這一過程旨在提高心臟效率,但也會導致心肌僵硬和收縮功能下降。

3. 心臟衰竭進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臟衰竭會逐漸發展,心臟泵血能力減弱,血液循環到肺部引起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

4. 組織器官損害:長期的心臟衰竭會導致全身各處組織器官缺血、缺氧,進而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如腎功能不全、肝臟淤血等。

5. 死亡風險增加:隨著心臟功能的進一步惡化,患者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此時,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來延緩病情進展並改善預後。

心臟衰竭原因

心臟衰竭可能由心肌梗塞、心肌炎、心瓣膜病、高血壓或糖尿病引起,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肌肉傷害。心肌細胞壞死後無法再生,會導致心臟收縮功能下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透過導管將堵塞的冠狀動脈開通,恢復血液供應。

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種因素如感染、自身免疫等引起的發炎反應,導致心肌組織受損和心臟功能障礙。抗病毒藥物治療是常見的方法之一,例如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艾塞可威(Acyclovir)等,可以抑制體內病毒複製,緩解病情。

心瓣膜病

心瓣膜病是指心臟內瓣膜結構異常或功能不全,影響血液流動,進而影響心臟泵血功能。瓣膜狹窄或逆流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增加,長期可導致心臟擴大和衰竭。手術治療是主要手段,包括瓣膜修復或置換術,如二尖瓣球囊擴張術、主動脈瓣置換術等,旨在恢復瓣膜的功能。

高血壓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使心臟負荷增加,心肌肥厚、僵硬度增加,最終導致心臟衰竭的發生。常用降壓藥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康你爾(Benidipine)片等鈣通道阻滯劑,以及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吲達帕胺(Indapamide)片等利尿劑,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臟衰竭。

糖尿病

高血糖狀態會引起微血管病變,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進一步發展為心臟衰竭。口服降糖藥如岱蜜克龍(Gliclazide)、泌得贊錠(Glipizide)等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預防心血管併發症。

患者應定期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以監測心臟狀況,建議採取低鹽飲食,減少鈉攝入量,保持身體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