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介紹導尿管的日常護理與管理。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導尿管的更換頻率、選擇合適型別的導尿管以及保持區域性衛生等。當出現導尿管相關感染的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在移除導尿管的過程中,應注意確保膀胱充盈、使用潤滑劑協助拔出、保持引流袋低於患者水平,並密切觀察術後併發症。
導尿管多久換一次
導尿管通常需要每3-4天更換1次。選擇合適的導尿管型別和保持區域性衛生也是日常護理的重要內容。
1.使用無菌技術進行操作以減少感染風險。
2.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更換頻率;如需頻繁排尿或有泌尿系感染時,則應縮短至每日一次。
3.留置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誘發感染、形成血栓等併發症發生。
4.對於長期臥床及行動不便者可考慮採用間歇性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瘻術替代永久性導尿。
5.在評估是否需要更換導尿管時,應考慮患者的症狀、是否有感染跡象以及導尿管的功能狀態。
導尿管感染症狀
導尿管感染可能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下腹痛等症狀,有時伴有發燒。由於導尿管相關感染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尿頻
由於存在細菌感染,發炎因子刺激膀胱黏膜,導致膀胱敏感性增加,從而出現尿頻的症狀。尿頻主要表現為排尿次數增多,可能伴有尿量減少的情況。
尿急
尿急通常由泌尿系統感染引起,如尿道炎、膀胱炎等。這些感染可能導致膀胱肌肉過度活動或神經傳遞異常,進而引發尿急感。尿急常伴隨有強烈的排尿慾望,且難以控制,有時甚至會突然發生。
尿痛
當細菌侵入尿路時,會導致區域性組織受到刺激和傷害,產生尿痛的現象。尿痛一般發生在尿道口或膀胱區域,疼痛程度可輕可重,嚴重時可能會放射至陰莖頭部。
下腹痛
如果患者患有輸尿管結石,則會引起輸尿管痙攣,此時就會出現下腹部腸絞痛的症狀。下腹痛多為陣發性疼痛,疼痛位置集中在肚臍下方,還可能向大腿內側放射。
發燒
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可能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引起發燒現象。發燒通常伴隨著身體不適、乏力等症狀,有時可能出現寒顫或出汗。
針對導尿管感染,建議進行尿常規、尿培養等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型別。治療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療,例如遵醫囑使用頭孢曲松(Ceftriaxon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藥物。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長時間留置導尿管,確保及時更換並嚴格遵守消毒要求。
移除導尿管注意事項
移除導尿管時應確保膀胱充盈、使用潤滑劑協助拔出、保持引流袋低於患者水平、密切觀察術後併發症、及時處理異常情況。具體方法如下:
確保膀胱充盈
在移除導尿管前需要確保患者的膀胱內有足夠量的尿液以減少拔管難度和風險。可以透過詢問患者是否有排尿感或檢查導尿管流出液體的顏色與量來判斷膀胱是否充盈。
使用潤滑劑協助拔出
為了順利地將導尿管從體內取出,在操作過程中通常會使用一些區域性麻醉藥膏或者醫用潤滑劑進行塗抹。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減輕因摩擦引起的不適感,並且有助於防止黏膜傷害的發生。
保持引流袋低於患者水平
在移除導尿管後,應立即連線上無菌引流袋並將之放置於患者下腹部以下位置以防逆行性泌尿道感染發生。同時還要注意觀察並記錄引流量及顏色變化等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問題。
密切觀察術後併發症
移除導尿管後需留意觀察是否存在血尿、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症狀;對於存在上述症狀者,則考慮為術後併發了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所致,若未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則無需擔心。
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如果發現有發燒、腰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此外還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細菌滋生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