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心臟中隔缺損的診斷與治療。心臟中隔缺損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由於心臟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間的中隔未完全閉合而導致血液從一個心腔流入另一個心腔。該疾病可透過超音波心動圖確診,並可能伴有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心臟中隔缺損開刀
心臟中隔缺損開刀前需要進行全面的心臟評估。
心臟中隔缺損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透過超音波心動圖可以準確測量心臟大小、瓣膜功能以及血流動力學狀態,以確定是否適合手術治療。
如果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肺動脈高壓,則可能需要先進行藥物調整或呼吸支援管理後再考慮手術。
在處理心臟中隔缺損時,應遵循專業醫生指導,定期監測病情變化,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充足休息,確保身體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手術。
心臟中隔缺損治療
心臟中隔缺損的治療可以採取心導管術、經皮穿刺心房間隔造口術、經皮經心室間隔造口術、經皮心內膜心包造口術、心內直視修補術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心導管術
心導管術通常採用區域性麻醉,在X光引導下將細軟導絲插入血管,經過狹窄或阻塞部位進入心臟內部,然後擴張狹窄處並放置支架。此過程可能需要數分鍾至數小時不等。心導管術可用於評估和治療多種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中的心臟中隔缺損。透過插管可以直接觀察到心臟結構異常,並可同時進行血流動力學測試、診斷性造影以及對部分病變的介入性治療。
經皮穿刺心房間隔造口術
經皮穿刺心房間隔造口術是在影像指導下使用穿刺針穿過胸壁到達心臟位置,隨後利用專用工具在心房間隔上開一個小孔,使左右心房之間形成永久性的交通通道。該手術適用於解決心臟中隔缺損等問題所導致的心臟血液分流障礙。透過建立一個穩定的交通孔道來改善血液循環狀態,並減少由於血液流動不暢而引起的併發症風險。
經皮經心室間隔造口術
經皮經心室間隔造口術是應用微小切口及特殊器械,在超音波心動圖監測下完成的一種微創手術方法。其主要步驟包括定位缺陷位置、擴大缺損區域並建立長期通路。該技術旨在緩解心臟中隔缺損所致壓力差異過大造成的不適感及相關併發症。施行後能夠促進雙向血流平衡發展,並有助於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和降低死亡率風險。
經皮心內膜心包造口術
經皮心內膜心包造口術是一種介入性操作,醫生會使用特殊的穿刺針從周邊動脈進入心臟,然後透過一系列的導管和技術開啟心包腔,以減輕心臟的壓力。該措施對於心臟中隔缺損引起的心臟衰竭或其他相關併發症具有顯著效果。它可以直接改善心臟的泵血功能,緩解呼吸困難等症狀,並且創傷較小,恢復較快。
心內直視修補術
心內直視修補術通常採取全麻方式,在體外循環支援下直接暴露心臟進行修復。手術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一般需3-5小時。該手術適合複雜或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如嚴重心臟中隔缺損。透過直接縫合或植入人工材料封閉缺損,恢復正常心臟解剖結構和功能。
術後應密切監測患者的液體出入量,避免過快過多的吊點滴,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定期複查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等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心臟中隔缺損原因
心臟中隔缺損可能由心內膜墊缺損、冠狀動脈瘻、感染性心內膜炎、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或先天性二尖瓣狹窄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免影響病情。
心內膜墊缺損
心內膜墊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間的結構,當其發育不完全或出現缺陷時,會導致心臟中隔缺損。對於小型的心臟中隔缺損,可能不需要特殊處理,定期觀察即可。如果缺損較大,則需要手術修補。
冠狀動脈瘻
冠狀動脈瘻是指冠狀動脈與其鄰近的大血管間形成異常通道,導致血液從冠狀動脈分流到其他血管中,引起心臟中隔缺損。患者可遵醫囑使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進行治療,透過導管將堵塞的冠狀動脈開啟,恢復血流。
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瓣膜感染性疾病,在發炎刺激下可能導致心臟中隔缺損的發生。確診後需及時就醫接受抗生素治療,如盤尼西林、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等藥物控制感染。
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
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指主動脈瓣先天畸形導致瓣口狹小,隨著病情進展,心臟為滿足身體需求會代償性地增厚左心室壁,進而導致心臟中隔缺損。輕度的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無需特殊治療,但應定期複查;重度者則需行主動脈瓣置換術。
先天性二尖瓣狹窄
先天性二尖瓣狹窄由胚胎期心臟發育異常所致,由於左心室壓力增高,為了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心臟會向右心室借血,從而導致心臟中隔缺損。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採用經皮球囊二尖瓣擴張術的方法來改善病情。
建議定期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以及電解質水平監測以評估心臟狀況。針對心臟中隔缺損,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充足的休息,同時遵循醫囑服用利尿劑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臟中隔缺損症狀
心臟中隔缺損的症狀可能包括心悸、呼吸困難、咳嗽、發紺、勞累後乏力等,通常需要就醫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
心悸
心臟中隔缺損導致左心室負荷增加,從而出現心肌肥厚和擴大。當心臟收縮時,這些變化會導致患者感到心跳異常。心悸通常發生在胸腔中央,但也可能擴散到全身。
呼吸困難
心臟中隔缺損使得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肺部充血和水腫,進而引發呼吸困難。這種症狀通常在活動後加重,患者可能會在靜息狀態下也感到窒息感。
咳嗽
心臟中隔缺損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可能導致支氣管黏膜下血管破裂,引起咳血,進一步刺激呼吸道產生咳嗽反射。咳嗽多為乾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在劇烈運動後尤為明顯。
發紺
心臟中隔缺損造成血液從右向左分流,使富含氧氣的血液減少,而含有還原型血紅素的血液增多,此時就會出現皮膚和口唇青紫的現象。發紺通常出現在嘴唇、指甲床等處,尤其是在經過大量體力活動之後更為明顯。
勞累後乏力
由於心臟中隔缺損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導致心臟泵血量不足,身體各組織器官供氧不足,所以會出現乏力的症狀。乏力程度因人而異,往往在劇烈運動或長時間站立後加劇。
針對心臟中隔缺損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以評估心臟結構和肺部情況。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毛地黃(Digoxin)改善心功能,以及手術修補如經皮介入封堵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同時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