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牙肉流血時的處理方法。若症狀持續不緩解,則應儘快就醫以確定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牙肉流血怎麼辦
牙肉流血可以採取口腔清潔維護、區域性止血劑應用、鎮痛藥物服用、口腔感染控制、齦下刮治等治療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口腔清潔維護
定期使用牙線、牙刷徹底清潔牙齒及周圍軟組織,每日至少一次。透過去除食物殘渣和軟垢來減少刺激,防止繼發性出血發生。
區域性止血劑應用
選用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區域性止血藥如明膠海綿、凝血酶等,輕壓患處使其發揮效果。這些藥物能夠快速有效地封閉傷口,防止進一步出血,從而達到止血目的。
鎮痛藥物服用
如果因牙齦炎引起的疼痛,則需要遵醫囑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Paracetamol)片等緩解疼痛。NSAIDs透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鎮痛作用;對於輕微至中度的牙齦炎所致之鈍痛有效。
口腔感染控制
若是由細菌感染導致的牙齦紅腫、化膿、出血等症狀時,可配合醫生採用氯己定漱口水(Chlorhexidine)、雙氧水等進行消毒處理。上述藥物均屬於外用消毒製劑,能夠破壞微生物細胞壁結構,干擾其代謝過程,進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齦下刮治
由專業牙醫操作,在區域性麻醉下深入到齦下區域清除菌斑和結石。此措施旨在徹底清理難以到達的部位,預防並改善牙周病相關問題如深部感染或持續出血。
建議患者避免食用過硬或過熱的食物,以免加重牙齦傷害。同時,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有助於預防和減輕牙齦出血的症狀。
牙肉流血原因
牙肉流血可能源於牙齦炎、牙周炎、牙結石、牙齦纖維瘤病、壞死性黏膜類天皰瘡等病因,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牙齦炎
牙齦炎由牙菌斑生物膜刺激引起,可導致區域性發炎反應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從而引起牙肉流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複合硼砂含漱液等藥物進行緩解。
牙周炎
牙周炎是由於長期積累的牙結石和軟垢刺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病變部位會出現深部牙周囊袋,易發生出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甲硝唑(Metronidazole)等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改善不適症狀。
牙結石
牙結石是由食物殘渣、細菌以及唾液中的礦物質沉積形成的硬質物質,質地堅硬且緊貼於牙面。當其刺激牙齦時會導致發炎,進而出現牙齦紅腫、出血等症狀。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口腔科進行超音波潔治術、齦下刮治術等方式去除牙結石。
牙齦纖維瘤病
牙齦纖維瘤病是一種以纖維組織過度生長為特徵的疾病,可能與遺傳有關。病變區域的微血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導致出血。對於侷限型者可透過手術切除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如唇頰側齦瓣轉位術、內斜切口齦瓣推移成形術等。
壞死性黏膜類天皰瘡
壞死性黏膜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體內存在針對基底膜帶成分的自身抗體,導致黏膜上皮細胞傷害和壞死。此時患者的皮膚或黏膜表面可出現水泡、大皰,嚴重時還會伴有糜爛、滲出等症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普賴鬆(Prednisone)、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等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建議定期進行口腔衛生維護,包括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如有必要,還可進行專業清潔和評估,以減少牙齦炎的發生風險。
嬰兒牙肉流血
嬰兒牙齦出現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診。
嬰兒牙齦發炎可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牙周病的發生。另外,如果發炎得不到控制,還可能會引發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此外,若患兒存在區域性創傷或硬物摩擦牙齦也可能引起出血,此時應避免使用硬質牙刷或食物殘渣刺激患處,並觀察是否有持續出血或其他異常表現。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注意寶寶口腔衛生,定期清潔牙齒,避免食用過硬或過冷的食物,以減少牙齦受到刺激的可能性。同時注意觀察孩子是否伴有發燒等症狀,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存在的併發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