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出了牙齦痛時可以看的科室以及可能的原因,並強調了及時就醫的重要性。對於緩解牙齦痛的症狀,文中提到了區域性冷敷和使用非處方止痛藥。若上述措施無效或病情加重,則應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在醫師指導下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洗牙、齦下刮治術、根面平整術等才是解決的根本之道。
牙齦痛看哪科
牙齦痛可以看口腔頜面外科、口腔內科、牙周病科、急診科或感染科。如果疼痛加劇或伴有其他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頜面外科主要負責牙齒、牙齦及周圍組織的診斷和治療。如果患者出現牙齦疼痛的情況,可以及時到口腔頜面外科進行就醫。透過觸診、探診等方式評估患處情況,必要時可拍攝X光片以輔助診斷。建議提前預約,以免浪費時間。
口腔內科
口腔內科專門處理蛀牙、牙髓炎等口腔常見問題。若確診為蛀牙引起的牙齦疼痛,則需要去口腔內科進行治療。常規檢查包括口腔衛生評估、牙齒顏色檢測以及可能的X射線影像分析。請確保提供所有既往治療資訊以便醫生做出最佳決策。
牙周病科
牙周病科專注於牙齦炎、牙周炎等疾病的診治。對於由牙周病引發的牙齦腫脹和疼痛,應前往牙周病科接受專業治療。常規診療專案包括深度清潔、探針檢查和拍X光片。在接受治療前避免刷牙過於用力以防加重發炎。
急診科
急診科是針對急性或突發狀況的第一線醫療資源。如果牙齦痛伴隨嚴重出血或其他緊急症狀,應立即前往最近的急診室。在急診科,通常會首先對傷者進行全面體檢,包括詢問病史、觀察口腔狀況並可能進行快速實驗室測試。
感染科
感染科專門研究和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某些原因導致的牙齦紅腫、化膿可能是特定感染的表現,此時應至感染科診治。常規檢查包括血液和咽拭子培養以及其他相關檢驗,以確定是否存在細菌或病毒感染。在等待結果期間,應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建議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於預防並減少牙齦問題的發生。同時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過量攝入糖分高的食物和飲料,以降低蛀牙和牙周病的風險。
牙齦痛怎麼辦
牙齦痛可以考慮區域性冷敷、鎮痛藥物、洗牙、齦下刮治術、根面平整術等治療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區域性冷敷
將冰袋或冷凍物品包裹在布料中,輕輕放置於疼痛區域5-10分鐘,每日數次。冷敷有助於減少組織腫脹和緩解因發炎引起的暫時性張力增加所致的不適感。但需注意不要過度冷敷以防凍傷。
鎮痛藥物
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Paracetamol)可減輕牙齦周圍軟組織的發紅、腫脹及疼痛;應用抗生素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可抑制細菌生長,從而緩解由感染引起的牙齦疼痛。上述藥物透過阻斷產生前列腺素的酶類來減少組織傷害處的區域性分泌,具有較好的止痛效果。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意見並遵循醫囑。
洗牙
洗牙通常在口腔專業人員的操作下進行,利用超音波器械去除牙周菌斑和結石。此手術能有效清除導致牙齦炎的原因,改善區域性衛生狀況,緩解相關症狀。施行時需考慮患者可能存在的緊張情緒,並給予相應安撫措施。
齦下刮治術
齦下刮治術是針對深層牙結石和菌斑的一種清潔技術,在區域性麻醉下由專業人員操作完成。該措施旨在徹底移除難以到達部位的有害物質以促進牙周健康。執行過程中須謹慎處理敏感區域以免造成額外創傷。
根面平整術
根面平整術是在區域性麻醉下由醫師用手工工具或機械裝置平滑根面,去除病變組織和菌斑結石的過程。該手術能夠消除根面上的病變組織,預防進一步的牙周病進展。術後可能會有一些短期不適,一般會在幾天內自行緩解。
建議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問題。同時,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每天至少刷兩次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也有助於預防牙齦疾病的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