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膚黃疸不嚴重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2
新生兒出現皮膚黃疸的情況時,在排除假性黃疸外,多數是由於生理性因素導致的。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病理性原因所致,如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新生兒出現皮膚黃疸的情況時,在排除假性黃疸外,多數是由於生理性因素導致的。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病理性原因所致,如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生理性原因

膽紅素生成過多

新生兒在出生後,體內多餘的紅血球會破壞加快,產生大量的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和結合能力,就會沉積於皮膚黏膜而引起黃疸。此種情況一般屬於生理現象,隨著日齡增加,黃疸大多可自行消退,無需進行特殊治療。

肝臟來不及排洩

如果新生兒存在母嬰血型不合,會導致大量抗體進入新生兒血液循環而導致溶血,進而發生同族免疫性溶血,造成大量膽紅素降入血液中,從而引起黃疸。此時可以遵醫囑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普賴鬆(Prednisone)等藥物進行治療。

光照不足

若新生兒未及時進行光療或持續時間較短,則可能會因非光療法導致皮膚黃疸加重。建議家長應儘早將新生兒抱至光療箱內,並且要適當調節紫外線燈管的高度,避免傷害眼睛。

餵養不當

對於早產兒來說,其對食物的耐受力較差,若進食過少則容易導致腸蠕動減慢,使腸道中的膽紅素再吸收入血,從而引發高間接膽紅素血症,繼而誘發黃疸。對此需合理調整餵養量,並注意觀察有無腹脹等情況。

病理原因

母乳性黃疸

部分女性食用較多含有胡蘿蔔素的食物,如橘子、柳丁等,經過消化吸收後會使身體內的胡蘿蔔素含量升高,當與乳汁一起被嬰兒攝入後,即可轉化為維生素A,但無法排出體外而堆積於皮下組織,因此會出現膚色發黃的症狀。通常停止哺乳一段時間後,症狀便可逐漸緩解。

其他疾病

臨床上常見的是敗血症、肺炎、壞死性腸炎等疾病,均會影響正常的代謝以及排洩功能,所以也會誘發上述表現。此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完善相關檢查,待明確診斷後再由醫生指導給予針對性治療。

此外,若是經確診為病理性因素所導致的黃疸,必要時還需採取藍光照射的方式進行治療。期間也要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比如勤換洗床單被套等用品,以免滋生細菌而影響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