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因性高血壓:症狀與治療措施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0
本文介紹了腎性高血壓的症狀及治療措施。腎性高血壓的症狀包括尿量減少、水腫、頭痛、心悸、胸悶等,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腎臟狀況並控制血壓。腎性高血壓的治療可能涉及飲食療法、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感受器拮抗劑等藥物治療。

本文介紹了腎性高血壓的症狀及治療措施。腎性高血壓的症狀包括尿量減少、水腫、頭痛、心悸、胸悶等,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腎臟狀況並控制血壓。腎性高血壓的治療可能涉及飲食療法、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感受器拮抗劑等藥物治療。

腎性高血壓症狀

腎性高血壓的症狀包括尿量減少、水腫、頭痛、心悸、胸悶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腎臟狀況和控制血壓。

尿量減少

腎性高血壓主要是由於腎臟病變導致腎小球過濾功能受損,影響了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平衡。此時會導致體內的水鈉瀦留,進而使血液容量增加,從而引起尿量減少。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時,尿液中蛋白質含量會相應增多,可能會出現蛋白尿的情況。

水腫

腎性高血壓患者存在腎絲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等病理改變,這些變化會影響腎小球的通透性和濾過功能,導致體內液體滯留,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從而使水分從血管壁滲出到組織間隙形成水腫。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眼瞼、面部等位置,隨著病情進展可擴充套件至下肢、腹部等部位。

頭痛

腎性高血壓會引起顱內壓增高,腦血管收縮和擴張功能異常,腦血管痙攣,腦供血不足,進而引發頭痛的症狀。頭痛一般位於額部、枕後或頭頂,可能伴有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心悸

腎性高血壓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加重,長期血壓高狀態易誘發左心室肥厚,嚴重者可發展為心臟衰竭,此時會出現心悸的現象。心悸常表現為心跳加快、不規則或胸部不適感,可能伴隨呼吸困難、疲勞等症狀。

胸悶

胸悶可能是由腎性高血壓引起的肺水腫所致,肺水腫時肺泡和支氣管內積聚液體,導致氣體交換受阻,引起胸悶的感覺。胸悶多發生在活動後,且持續時間較長,休息後不能緩解,同時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狀。

針對腎性高血壓的症狀,建議進行腎功能測試、尿檢以及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腎臟狀況。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β感受器拮抗劑心律錠(Propranolol)等,需遵醫囑使用。患者平時應注意低鹽飲食,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睡眠,定期監測血壓並記錄血壓值,以便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腎性高血壓機轉

腎性高血壓是由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血壓升高,與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有關。

腎性高血壓主要是因為腎臟疾病導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無法有效清除體內的鈉離子和水分。這會導致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血容量增加,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進一步收縮外周血管、提高血壓。同時,尿液減少也意味著利鈉作用減弱,會使得血壓持續升高。

在某些情況下,腎功能不全可能導致血壓升高,但並非所有腎功能不全都伴有高血壓。例如,在急性腎傷害或快速進展的腎衰竭中,由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啟用和水鈉瀦留,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血壓升高。

因此,對於存在腎性高血壓風險的人群,建議定期監測血壓和腎功能,及時發現異常並採取相應治療措施,以控制血壓,保護腎臟健康。

腎性高血壓治療

腎性高血壓的治療可能包括飲食療法、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感受器拮抗劑等藥物治療。如果血壓控制不佳或出現新的症狀,應立即就醫。

飲食療法

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2克;增加鉀、鎂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菠菜。低鈉高鉀飲食有助於控制水鹽平衡及血壓穩定;長期堅持可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

利尿劑

常用藥物包括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透過促進水分排洩降低血容量和血壓。適用於水腫明顯或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需監測電解質變化以防失衡。

鈣通道阻滯劑

常用的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等,透過擴張周邊動脈血管達到降壓效果。可用於各型高血壓及伴有冠狀動脈痙攣所致的心絞痛;使用時應注意可能出現的頭痛、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代表藥為卡托普利(Captopril)、益壓穩(Enalapril)等,能夠減少醛固酮分泌,進而降低血壓。對於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病引起的腎性高血壓有效;孕婦禁用。

血管緊張素感受器拮抗劑

常用藥物有替米沙坦、厄貝沙坦(Irbesartan)等,能阻斷AngⅡ與AT1感受器結合,發揮降壓作用。主要用於輕至中度原發性高血壓以及合併糖尿病腎病者;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在治療腎性高血壓的過程中,建議定期監測血壓水平,以便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同時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幫助控制病情發展。

腎性高血壓藥物

腎性高血壓患者可以使用鈣通道阻滯劑、β感受器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和α感受器阻斷劑等降壓藥進行治療。如果血壓控制不佳或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調整用藥方案。

鈣通道阻滯劑

常用的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非洛地平(Felodipine)等,透過擴張周邊動脈血管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需注意長期服用時應定期監測心率及血壓變化情況。

B-感受器拮抗劑

代表藥物為舒壓寧(Metoprolol)緩釋片、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適用於伴有快速型心律不整者。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常用產品包括卡托普利(Captopril)、培哚普利(Perindopril)叔丁酯片等,可減少腎臟對水鈉的重吸收,並能改善腎小球血流動力學而起到降壓作用。雙側腎動脈狹窄患者不宜使用。

利尿劑

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吲達帕胺(Indapamide)片等,透過增加尿液排洩來降低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α感受器阻滯劑

主要包括甲磺酸多薩坐辛(Doxazosin Mesylate)、定脈平錠(Terazosin HCl)片等,具有鬆弛外周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良性攝護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障礙。哺乳期婦女慎用。

上述提及的所有藥物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以免盲目用藥引起不良後果。此外,飲食方面宜低鹽飲食,避免高糖食物攝入過多導致血糖波動過大,影響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