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出血: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0
本文介紹了腸胃道出血的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腸胃道出血可能是多種疾病的症狀,包括胃癌、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因此,針對不同的病因,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當出現嘔血、黑便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本文介紹了腸胃道出血的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腸胃道出血可能是多種疾病的症狀,包括胃癌、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因此,針對不同的病因,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當出現嘔血、黑便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腸胃道出血原因

腸胃道出血可能由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胃癌、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病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準確診斷和適當治療。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志賀菌屬感染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志賀氏菌產生的毒素可導致黏膜壞死和脫落,引起消化道出血。此外,發炎反應還會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進一步加重出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moxicillin+Clavulanat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藥物控制病情發展。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由於結腸黏膜長期存在發炎和潰瘍形成,可能導致微小血管破裂而出現便血現象。患者需要遵醫囑服用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美沙拉秦(Mesalazine)等藥物來減輕發炎,從而緩解出血症狀。

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在病變部位會出現炎性息肉,當息肉表面發生糜爛或者併發感染時,則會引起區域性組織壞死,進而誘發出血。針對克隆氏症的治療主要是透過口服免疫調節劑來進行的,例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環孢素(Cyclosporin)等,可以抑制異常免疫應答,改善不適症狀。

胃癌

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隨著腫瘤的發展,可能會侵犯到周圍的血管,造成血管壁破損,引起出血。對於早期胃癌,手術切除可能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如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等,術後需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變化。

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肝硬化會導致門脈高壓,使血液從肝臟流經食道和胃底處的壓力增大,易造成靜脈曲張並最終破裂出血。如果患者的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建議及時就醫,可透過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內鏡下食道靜脈曲張套扎術等方式進行處理。

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如冰激凌、辣椒等,以免對胃腸產生刺激,加重出血症狀。同時,患者還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以減少出血的風險。

腸胃道出血症狀

腸胃道出血症狀包括嘔血、黑便、腹痛、貧血、腹部壓痛等,這些症狀可能表明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建議儘快就醫以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

嘔血

當胃腸黏膜出現發炎、潰瘍等病變時,會導致微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經口腔排出即表現為嘔血。嘔血通常發生在上消化道,如食道、胃和十二指腸。

黑便

當胃腸黏膜受到傷害後,會引起區域性微小血管破裂導致出血,血液經過腸道時會形成黑色的柏油樣大便。排黑便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多見於結腸、直腸等部位。

腹痛

由於胃腸功能紊亂或者存在器質性病變,可能會誘發痙攣性的疼痛。腹痛一般出現在中上腹部或下腹部,有時可放射至背部。

貧血

長期慢性失血可能導致鐵儲備減少,進而影響紅血球的合成,造成缺鐵性貧血。貧血的症狀可能不明顯,但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乏力、心悸等症狀。

腹部壓痛

當胃腸壁因發炎或其他原因而腫脹或變厚時,會對周圍組織產生壓力,從而引起腹部壓痛。腹部壓痛通常位於右上腹或臍周,是急性闌尾炎的典型體徵之一。

針對腸胃道出血症狀,可以進行電子胃鏡、便常規加潛血試驗、凝血功能檢測等檢查專案以評估病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藥物進行治療。建議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確保充足的休息時間,以利於身體恢復。

腸胃道出血治療

腸胃道出血的治療可能包括胃鏡下止血、輸血法、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抗酸藥、抗生素治療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內視鏡檢查或其他進一步的治療。

胃鏡下止血

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出血點後使用電凝、雷射等方式對出血部位進行處理。此方法可以直接觀察並處理出血源,減少再次出血的風險。

輸血法

當患者因大量出血引起貧血時,需要及時輸注紅血球或其他血液制品來改善貧血狀態。輸血法能夠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紅素濃度,改善缺氧狀況,防止進一步惡化。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等口服給藥,通常每日一次空腹服用。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胃壁細胞分泌氫離子,降低胃酸水平,從而減輕胃黏膜傷害及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急性胃炎引起的輕微出血。

抗酸藥

抗酸藥包括鋁碳酸鎂、複合氫氧化鋁(Aluminium Hydroxide)等,按說明書規定劑量服用。此類藥物可中和過多的胃酸,緩解因胃酸過多導致的不適症狀;對於輕度胃潰瘍合併少量出血有一定效果。

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治療通常採用口服或靜脈注射方式給予廣譜抗生素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維酸鉀(Clavulanat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該措施針對細菌性胃腸炎所致之輕微至中度出血提供預防二次感染及加速治癒目的。

在處理腸胃道出血的同時,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和心率變化,因為嚴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會導致失血性休克。此外,建議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出血症狀。

腸胃道出血診斷

腸胃道出血診斷可以透過X光檢查、內視鏡檢查、實驗室檢測、血管造影以及CT掃描來完成。如果懷疑是潰瘍病引起的出血,還應進行幽門螺杆菌檢測。

X光檢查

該方法可以顯示消化道內的異物或阻塞情況,並可發現鋇劑進入異常通道或者空腔臟器穿孔等徵象。在進行此項檢查前需要禁食至少6小時以確保胃腸道清潔。

內視鏡檢查

內視鏡可以直接觀察到上消化道病變處的情況,並且還可取活檢做病理切片檢查,明確病因和性質。患者需提前告知醫生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礙等相關問題。

實驗室檢測

包括血常規、便常規及潛血試驗、肝功能、腎功能等專案,用於評估身體整體狀況並排除因貧血導致的嘔血可能。注意保持空腹狀態以便獲取準確結果。

血管造影

對於小腸出血的定位診斷有較高價值,在透視監視下將導管插入至可疑出血部位附近注入含碘對比劑後攝片。這項檢查通常在放射科門診完成,並由專業醫師操作。

CT掃描

能夠立體地顯示結腸壁增厚、積液等情況;對活動性出血也有一定提示作用。檢查時被檢者需仰臥於檢查床上接受輻射劑量約70倫琴的電離輻射。

在接受任何一項醫學檢查之前都應該詳細閱讀並遵循醫囑單上的所有指導方針,以免影響診斷準確性。同時還要放鬆心情配合醫護人員完成相應動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