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過敏:避免蛋白食物、口服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0
本文介紹了蛋白過敏的處理方式。蛋白過敏可透過避免攝入含蛋白食物、口服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免疫調節劑、脫敏療法等方法來緩解。若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對於蛋白過敏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量食用雞蛋、牛奶、大豆、蝦、帶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本文介紹了蛋白過敏的處理方式。蛋白過敏可透過避免攝入含蛋白食物、口服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免疫調節劑、脫敏療法等方法來緩解。若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對於蛋白過敏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量食用雞蛋、牛奶、大豆、蝦、帶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蛋白過敏飲食

蛋白過敏飲食需嚴格避免食用蛋白源食品、乳製品、豆類、堅果、小麥製品等可能致敏的食物。雖然這些食物可能導致過敏反應,但它們本身並不能用於治療蛋白過敏。

蛋白源食品

蛋白源食品包括肉類、海鮮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攝入後會引起身體產生免疫反應。會導致皮膚瘙癢、紅腫、呼吸困難等症狀加重。

乳製品

乳製品如牛奶、乳酪中含有大分子蛋白,對於存在蛋白過敏的人群而言,攝入這些食物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可導致腹瀉、嘔吐、皮疹等不適症狀出現。

豆類

豆類如黃豆、黑豆也富含植物性蛋白,在食用後可能導致某些個體發生過敏反應。易誘發腹痛、噁心、呼吸道水腫等嚴重過敏症狀。

堅果

堅果中含有的蛋白質屬於異體蛋白,當人體攝入異體蛋白時,體內會產生IgE抗體,從而引發過敏反應。可能出現口腔或消化道黏膜紅腫、發癢、呼吸急促甚至休克的症狀。

小麥製品

小麥製品中的麵筋蛋白是常見的致敏原之一,因此,對蛋白過敏的人士在進食此類食品時容易觸發免疫系統的反應。可能引起胃腸道發炎、蕁麻疹等不適現象。

蛋白過敏患者應避免食用上述提及的所有食物。同時,建議進行食物不耐受測試或諮詢專業醫生以確定個人的具體過敏原,確保日常飲食的安全。

蛋白過敏怎麼辦

蛋白過敏可以透過避免攝入含蛋白食物、口服抗組織胺藥、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免疫調節劑、脫敏療法等方法來緩解。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避免攝入含蛋白食物

透過飲食日記記錄每日所攝取的食物,找出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蛋白質來源,並建議患者暫時避免食用。由於特定的蛋白質成分是導致過敏的原因,因此減少或停止攝入此類物質有助於控制症狀並預防進一步發作。

口服抗組織胺藥

根據醫囑選擇適當的非處方或處方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在餐後服用以減輕消化系統不適。這類藥物能夠阻斷組織胺感受器,緩解由蛋白過敏引起的瘙癢、紅腫等症狀;但不宜長期使用且駕駛機動車輛時需謹慎。

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治療

當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時,醫生可能會給予地塞松(Dexamethasone)或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靜脈注射。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過敏反應的發展;但須遵醫囑使用,不可自行增減劑量。

免疫調節劑

常用的免疫調節劑包括環孢素(Cyclosporin)A、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按計劃週期性服用。這些藥物可以調節身體的免疫應答,降低對蛋白過敏原的敏感度;長期使用時應注意監測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脫敏療法

在專業醫師監督下逐步增加暴露於過敏原蛋白的時間和濃度,通常為數周至數月不等。此法旨在訓練身體逐漸適應過敏原蛋白,提高耐性;適用於確定了安全等級的輕度過敏患者。

蛋白過敏者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定期更換衣物及床上用品,並注意觀察是否有新的過敏源產生。

蛋白過敏食物

蛋白過敏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量食用雞蛋、牛奶、大豆、蝦、帶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食物並不能直接用於治療蛋白過敏,若患者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並接受專業治療。

雞蛋

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攝入後會引起身體產生免疫反應,導致出現蛋白過敏的症狀。患者可能會經歷皮疹、瘙癢、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牛奶

牛奶中含有乳白蛋氨酸,當人體攝入牛奶時,身體會將其識別為外來物質並觸發免疫反應,從而引發蛋白過敏。此類人群飲用後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長期如此還可能影響成長發育。

大豆

大豆中的大豆蛋白是一種常見的致敏原,會導致身體產生針對大豆蛋白的IgE抗體,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瘙癢、紅腫或消化系統症狀如腹痛、噁心等。

蝦是常見的海鮮類食品,其中含有的蝦青素是一種天然色素,具有較強的抗原性,可誘發身體產生過敏反應。常見症狀包括皮疹、蕁麻疹、呼吸道症狀如打噴嚏、流涕以及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帶魚

帶魚屬於海產品,其富含異體蛋白,進食後容易導致身體釋放組胺,使身體發生過敏反應。典型症狀有皮膚瘙癢、紅斑、風團等,重症者會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等情況。

蛋白過敏的人群應避免食用上述提及的所有食物,以減少過敏風險。同時建議進行過敏原測試,瞭解具體的過敏原資訊,以便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

蛋白質過敏原因

蛋白質過敏可能由遺傳因素、食物不耐受、接觸性皮膚炎、藥物過敏或自身免疫反應引起,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過敏原並接受適當治療。

遺傳因素

由於家族中存在對特定蛋白過敏的情況,個體可能透過遺傳獲得易感性。針對遺傳性蛋白過敏,可考慮進行基因檢測以評估風險,並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食物不耐受

當身體攝入某種蛋白質後,免疫系統錯誤地將其識別為有害物質並產生過度反應,導致出現不適症狀。對於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蛋白過敏,可以嘗試去除致敏食品如牛奶、雞蛋等,以減少症狀發生。

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直接接觸到某些蛋白質成分後,這些異物作為抗原刺激身體產生IgE介導的發炎反應,引起區域性紅斑、瘙癢等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普特皮軟膏(Protopic ointment)、匹美克莫司乳膏(Pimecrolimus)等非激素類藥膏進行治療。

藥物過敏

當個體對某種藥物中的蛋白質成分產生過敏反應時,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如果確定是藥物引起的蛋白過敏,應立即停用相關藥物,並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

自身免疫反應

當身體對自身的蛋白質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時,可能會導致多種器官功能障礙和組織傷害。自體免疫性疾病通常需要專業醫師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例如風溼性關節炎可遵醫囑使用Methotrexate ( MTX )、艾炎寧(Leflunomide)等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發展。

建議定期進行血液和皮膚測試,監測過敏原水平。必要時,可諮詢專科醫生,瞭解並遵循正確的飲食管理策略,減少潛在的風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