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傷害:營養支援、皮膚保護與彈力襪

分類: 皮膚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1
本文介紹了壓力性傷害壓瘡的非手術治療方法。該疾病可能導致區域性組織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嚴重時可引發感染甚至深度壞死。營養支援治療有助於促進癒合並減少併發症風險;皮膚保護劑能夠減輕發炎反應,並預防進一步傷害;適當使用彈力襪也有助於緩解腫脹及不適感。

本文介紹了壓力性傷害壓瘡的非手術治療方法。該疾病可能導致區域性組織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嚴重時可引發感染甚至深度壞死。營養支援治療有助於促進癒合並減少併發症風險;皮膚保護劑能夠減輕發炎反應,並預防進一步傷害;適當使用彈力襪也有助於緩解腫脹及不適感。

壓力性傷害壓瘡

壓力性傷害壓瘡的治療可以採取營養支援治療、皮膚保護劑應用、傷口敷料使用、傷口評估與管理、定期翻身與體位變換等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營養支援治療

營養支援治療涉及提供均衡飲食或特殊配方食品,以滿足患者基礎代謝及康復所需營養素。具體包括諮詢營養師、調整飲食結構並監測效果。充足的營養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增強身體抵抗力,對預防及改善壓瘡有積極作用。

皮膚保護劑應用

皮膚保護劑應用是指使用透明貼膜或其他產品覆蓋於潛在或已發生壓瘡區域,減少摩擦和外界刺激。通常按醫囑選擇合適種類,在清潔乾燥後及時使用。皮膚保護劑能隔離汙染物、防止水分蒸發過快造成乾裂,並為軟化角質層創造溼潤環境;可減緩病情進展速度。

傷口敷料使用

傷口敷料使用是透過覆蓋受損皮膚表面來控制感染和促進癒合過程。根據傷口性質選擇適當材料,並按說明書指導更換。正確使用適當型別的敷料能夠減少細菌汙染、加速壞死組織清除及新肉芽組織生長;可有效輔助治療壓瘡。

傷口評估與管理

傷口評估與管理包括定期檢查壓瘡大小、深度及周圍紅腫熱痛等情況,並採取相應處理措施如清創換藥。準確評估有助於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早期發現惡化跡象;規範化處理幫助控制感染、促進癒合並降低風險因素。

定期翻身與體位變換

定期翻身與體位變換旨在避免長時間壓迫同一部位導致血液循環受阻而形成壓瘡。每小時至少翻一次身,並調整至舒適體位。頻繁改變姿勢有助於減輕區域性壓力、增加血流灌注量從而預防壓瘡發生;同時還能緩解不適感提高生活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應特別關注臥床患者的衛生狀況,尤其是易受壓部位。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但要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病情。

壓力性傷害原因

壓力性傷害可能源於壓迫性外傷、褥瘡、糖尿病足、靜脈曲張或下肢動脈硬化,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若情況持續未改善,應儘快就醫以評估並制定有效管理方案。

壓迫性外傷

由於長時間區域性受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引起皮膚和軟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可使用減壓敷料覆蓋受損區域以減輕壓力,必要時也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藥膏預防感染。

褥瘡

長期臥床不動會導致身體部位受到持續的壓力,進而影響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破損的風險。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感染擴散,加重病情。對於存在風險者,應定期改變體位,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同時注意保持皮膚乾燥清潔,避免摩擦和受力集中。

糖尿病足

高血糖狀態下神經病變變和血管病變交互作用致使足部感覺減退、下肢供血不足,加上患者足部自我保護能力下降,容易發生潰瘍甚至感染。控制血糖是關鍵,可透過飲食管理、藥物治療如胰島素注射等來達到目的。此外還要定期檢查足部健康狀況,及時發現並處理任何異常。

靜脈曲張

血液循環不暢造成下肢深靜脈高壓,使表表面靜脈擴張迂曲形成團塊樣突起,易誘發皮膚瘙癢、濕疹等不適感,嚴重時可能出現皮膚潰破。遵循醫囑穿戴彈力襪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腫脹。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

下肢動脈硬化

下肢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形成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遠端肢體供血不足,此時如果出現外傷則更容易導致皮膚缺血、缺氧而潰爛。戒菸限酒,低脂飲食,適量運動,配合醫生服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降脂藥物延緩病情進展。

建議定期進行皮膚評估,特別是對於有風險因素的人群,以早期發現壓力性傷害。適當的營養支援也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可以諮詢營養師制定合適的飲食計劃。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