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分泌不足:症狀、治療與穴位按摩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2
本文介紹了膽汁分泌不足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患者可以按揉上述幾個穴位來促進消化液的分泌,進而增強食慾,但需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並不能直接增加膽汁的分泌量。若患者的症狀持續存在且無法透過飲食調整得到改善,則應考慮用藥物來進行調理,比如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等利膽藥。

本文介紹了膽汁分泌不足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患者可以按揉上述幾個穴位來促進消化液的分泌,進而增強食慾,但需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並不能直接增加膽汁的分泌量。若患者的症狀持續存在且無法透過飲食調整得到改善,則應考慮用藥物來進行調理,比如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等利膽藥。

膽汁分泌不足穴道

膽汁分泌不足可酌情按揉中脘、天樞、太沖、足三里以及陽陵泉等穴位來改善。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

中脘

中脘位於上腹部胸骨中線上,在肚臍和胸骨劍突連線的交點處取穴,按摩此穴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緩解腹脹不適的症狀。

天樞

天樞在人體腹中部,平肚臍左右3寸處,即旁開4橫指的距離,透過刺激該穴位能夠起到健脾利溼的作用,從而輔助治療膽汁排洩障礙引起的食慾減退等問題。

太沖

太沖位於足背第一蹠骨間隙凹陷處,直視為本穴,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有效減輕因肝氣鬱結導致的口苦、舌苔厚膩等症狀。

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的位置,患者可以用食指關節緊貼穴位做旋轉運動,每次繞圈30-50次即可,能夠調補脾胃、運化水谷精微,進而達到助消化的目的。

陽陵泉

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屈膝時可見腓骨小頭尖端,在其與股骨之間的凹陷處即是陽陵泉穴,此處是膽經之脈所經過的地方,因此經常按揉此穴對於膽囊炎、膽結石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要由專業人士進行操作,以免自行盲目操作引起不良後果。此外,針對膽汁分泌不足的情況,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高脂肪食物如紅肉、黃油等攝入過多,以減少肝臟負擔。

膽汁分泌不足中藥

膽汁分泌不足可以遵醫囑使用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牛磺熊去氧膽酸、水飛薊賓、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熊去氧膽酸

熊去氧膽酸主要用於膽囊功能減退引起的膽汁分泌不足。該藥物能促進膽固醇的合成和排洩,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治療期間應定期監測肝功能、血脂水平及肝臟影像學檢查。

鵝去氧膽酸

鵝去氧膽酸適用於膽汁淤積性肝病導致的膽汁分泌不足。本品可增加膽汁酸池的大小,改善膽鹽比例失調,幫助膽汁的形成。建議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增加至推薦劑量。

牛磺熊去氧膽酸

牛磺熊去氧膽酸可用於慢性膽囊炎等引起的膽汁分泌不暢。此藥具有利膽的作用,能夠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緩解不適症狀。對於患有溶血性貧血的患者不宜使用。

水飛薊賓

水飛薊賓用於急、慢性肝炎引起的膽汁分泌減少。其能穩定肝細胞膜,對抗酒精及其他化學物質對肝臟的毒害作用。腎功能衰竭者需慎用。

5.

用於肝內膽汁淤積症所致的膽汁分泌障礙。本品能促進膽汁酸合成,使膽汁酸池擴大,進而刺激膽汁分泌。妊娠期婦女只有益處大於風險時才能考慮使用。

針對膽汁分泌不足的情況,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調理,同時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以減輕肝臟負擔。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和適量運動,也有助於維護肝臟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