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硬化:症狀、風險與管理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5
本文介紹了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硬化以及動脈粥狀硬化的相關情況。主動脈剝離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出現胸痛、背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飲食管理在上述疾病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推薦攝入有益於心臟健康的食品如深海魚類。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並遵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和用藥。

本文介紹了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硬化以及動脈粥狀硬化的相關情況。主動脈剝離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出現胸痛、背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飲食管理在上述疾病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推薦攝入有益於心臟健康的食品如深海魚類。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並遵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和用藥。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是指主動脈內膜與中層分離、撕裂的現象。其可能由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臨床表現為胸痛、背痛等。

1.患者存在長期未控制好的高血壓病史,導致血管壁壓力增高,主動脈承受的壓力超過正常範圍而發生破裂。

2.由於年齡增長或遺傳因素導致主動脈結構逐漸退行性變薄,在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排便時腹壓增加易誘發主動脈破裂。

3.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使血壓升高,從而加速主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序,當斑塊不穩定時容易引發主動脈剝離。

4.創傷可能導致主動脈區域性血流動力學狀態改變,促使已存在的病變發展為主動脈剝離。

5.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反覆出現夜間打呼和呼吸暫停現象,每次發作都伴隨強烈的交感神經興奮,此時血壓急劇上升並造成主動脈壁傷害。

建議進行主動脈CTA以明確診斷。對於主動脈剝離患者,應立即就醫並採取緊急醫療措施,包括體位引流、止痛藥物治療以及必要時的手術干預。

主動脈硬化吃什麼

主動脈硬化患者可以適量食用燕麥、黑芝麻、青花菜、鮭魚、綠茶等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食物並不能替代醫生的治療建議。主動脈硬化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患者應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囑進行治療。

燕麥

燕麥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延緩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漿總膽固醇水平。此外,其還含有β-葡聚糖等可溶性纖維,具有一定的降低血脂的作用。長期適量攝入有助於改善主動脈硬化的症狀。

黑芝麻

黑芝麻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同時,其富含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減少自由基對血管壁的傷害,維護心血管健康。

青花菜

青花菜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可在胃內被分解為異硫氰酸酯類物質,該物質具有抗炎、抗癌等多種生物活性作用,因此對於預防主動脈硬化有益。此外,其還富含維他命C和葉黃素,這些營養成分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和保護眼睛免受氧化傷害。

鮭魚

鮭魚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和血脂水平,預防主動脈硬化的發生。此外,其還含有高質量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幫助維持身體健康並支援心臟功能。

綠茶

綠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夠幫助降低血壓和血脂水平,預防主動脈硬化的發生。此外,其還含有咖啡因和兒茶鹼等物質,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但不宜過量飲用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高脂、高鹽食物如紅肉、加工食品,以減少主動脈硬化的風險。建議定期進行體檢,監測血壓、血脂等指標,及時發現並處理相關問題。

動脈硬化的症狀

動脈硬化可能伴隨下肢間歇性跛行、胸痛、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血管健康狀況。

下肢間歇性跛行

動脈硬化時,下肢血管狹窄或堵塞,導致血液供應不足。當行走時,肌肉需氧量增加,誘發缺血狀態,從而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小腿肌肉疼痛,休息後可緩解。

胸痛

由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形成,導致心肌供血減少或中斷,引發胸骨後方的不適感。這種疼痛可能集中在胸部中央,有時會放射到手臂、肩背等區域。

頭痛

顱內壓增高是由於腦水腫和腦實質萎縮壓迫腦幹所致,此時可能會刺激神經元產生異常放電,進而引起頭痛的發生。頭痛通常位於額頭、眼眶或枕部,持續時間不一,嚴重程度也各異。

眩暈

眩暈可能是由於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的前庭功能障礙,影響了身體的空間定向能力。眩暈常描述為感到自身或周圍環境旋轉,可能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耳鳴

若病變累及聽覺系統,會導致內耳血液循環受阻,影響聽覺傳導通路的功能,出現耳鳴的症狀。耳鳴通常被描述為嗡嗡聲、鈴鐺聲或其他類似響聲,在安靜環境中更為明顯。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患者進行頸動脈超音波、血脂檢測以及血壓監測等檢查以評估動脈硬化狀況。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藥阿斯匹靈(Aspirin)、降脂藥洛伐他汀(Lovastatin)等,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干預,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應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同時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定期複查並遵循醫囑調整治療方案。

動脈粥狀硬化原因

動脈粥狀硬化可能由遺傳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等引起,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和制定治療方案。

遺傳因素

由於基因突變導致血脂代謝異常,從而引起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積,形成斑塊。針對家族史中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降脂治療,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洛伐他丁片等。

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內膜傷害,促進脂質進入內膜下,進而發展為粥樣硬化斑塊。控制血壓是預防的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康你爾(Benidipine)片等。

糖尿病

血糖水平持續偏高會引起微血管病變,加速動脈硬化的程序。胰島素替代療法可用於控制高血糖,例如諾易筆注射劑(Insulin aspart)、糖德仕(Insulin glargine)等。

高脂血症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易導致其在動脈壁下沉積,促進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飲食調整和運動結合可改善血脂水平,必要時也可遵醫囑服用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等藥物降低血脂。

吸菸

菸草中的有害物質會傷害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發炎反應和血小板聚集,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戒菸是關鍵所在。可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做深呼吸等方式緩解戒菸引起的不適感。

建議定期進行血脂檢測、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以及心電圖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若出現相關症狀或風險因素,請及時就醫並遵循醫生指導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