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灼熱:症狀、治療與預防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5
本文介紹了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治療及預防措施。睡眠時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情況發生,通常會伴有燒心、脹氣、上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針對該病症,中醫認為可透過按壓中脘、下脘、建裡、內關以及足三里等穴位來緩解不適。

本文介紹了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治療及預防措施。睡眠時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情況發生,通常會伴有燒心、脹氣、上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針對該病症,中醫認為可透過按壓中脘、下脘、建裡、內關以及足三里等穴位來緩解不適。

睡覺胃食道逆流症狀

睡覺時出現胃食道逆流時,可能會伴隨燒心、脹氣、上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由於這些症狀可能與多種疾病相關,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燒心

燒心是由於胃內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胸骨後灼熱感。夜間平臥時,重力因素導致逆流發生,增加了胃酸和胃內容物迴流到食道的機會。燒心主要發生在胸骨下部或劍突區域。

脹氣

脹氣是因為消化系統內氣體積聚過多,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從口腔中排出,形成脹氣現象。脹氣多發生在進食後或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情況下,通常伴隨有打嗝聲。

上腹痛

上腹痛可能是由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胃黏膜傷害或發炎所致。胃酸刺激受損的黏膜會導致疼痛。上腹痛一般集中在胸骨下方和肚臍上方。

噁心

噁心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因為胃內容物逆流進入食道會引起噁心反射。噁心的感覺通常出現在胸部中央或咽喉部。

嘔吐

嘔吐是身體為了緩解胃食道逆流帶來的不適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嘔吐的症狀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但更常見於飯後或躺下時。

針對睡眠時出現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建議進行電子胃鏡、碳呼氣試驗等檢查以評估食管炎和幽門螺杆菌感染情況。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來減少胃酸分泌,以及促動力藥物如摩舒胃清(Mosapride)改善胃腸動力。同時,睡前應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咖啡因和酒精,以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發生。

胃食道逆流舒緩穴道

治療胃食道逆流可以嘗試按壓中脘、下脘、建裡、內關以及足三里的穴位。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中脘

位於上腹部胸骨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患者可採用仰臥位,找到胸骨下方與肚臍連線的2/3交點位置即為中脘穴,在此處施加壓力能夠緩解胃腸不適。

下脘

處於腹中部,胸骨中線上,肚臍上4寸的位置。取穴時可用手觸控兩側肋弓的最外端,然後將大拇指沿著肋弓向下推至第7根肋骨並與之平行,此時所觸及到的凹陷處即是該穴位所在。

建裡

在上腹部胸骨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患者可採取仰臥位,用手平放在胸前,從鎖骨中間向兩邊劃一條直線,再沿垂直線畫出水平線,兩條線相交於中脘穴,而建裡則位於此直線下方約一橫指的距離處。

內關

位於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患者可以選擇坐位或者仰臥位,伸展手臂並彎曲手腕,找到手掌上方的隆起部位,然後沿著前臂向上推動直到觸碰到一個堅硬的結構,這就是內關穴。

足三里

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開一橫指處。患者通常採取正坐姿勢,先找出膝蓋邊緣凸起處,然後順著膝窩往下摸,在髕韌帶外側兩寸處就是足三里穴。

以上穴位按摩需由專業人士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當引起不良後果。此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食用可能觸發症狀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

胃灼熱的原因

胃灼熱可能是由於飲食不當、藥物副作用、酒精濫用、胃食道逆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導致的。這些因素會導致胃酸逆流至食道,引起灼熱感。如果症狀持續或頻繁發生,建議諮詢醫生以排除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

飲食不當

由於攝入過多辛辣、油膩食物導致胃腸負擔加重,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出現上腹部不適。患者可透過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症狀,如減少高脂肪食物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量。

藥物副作用

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胃酸分泌或降低下食道括約肌張力,從而引起胃灼熱的症狀。建議諮詢醫生是否可以更換其他替代藥物,例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

酒精濫用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胃黏膜傷害,進而影響胃部血液循環,使胃部產生灼熱感。戒酒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若無法自行控制可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進行戒酒。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由胃內容物逆流至食道引起的發炎反應,當胃酸和胃蛋白酶逆流入食道時,會對食道黏膜造成刺激,引起燒心的感覺。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抑酸藥來緩解症狀,比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以及H2感受器拮抗劑:法莫替丁(Famotidine)、。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統無器質性病變,但經常出現上腹痛、上腹脹、早飽、脹氣、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的情況,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進食習慣,進而對胃腸道產生一定的壓力,導致胃灼熱的發生。患者需要透過飲食調理來緩解症狀,如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避免過度進食等。

針對胃灼熱的症狀,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評估食道和胃部狀況,同時注意避免暴飲暴食和睡前兩小時內不要進食。

胃灼熱的藥

胃灼熱症狀可以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或艾普拉唑等藥物進行治療。由於胃灼熱可能是多種消化系統疾病的症狀,建議在使用這些藥物前諮詢醫生以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奧美拉唑(Omeprazole)

奧美拉唑(Omeprazole)是一種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透過減少胃酸分泌來緩解胃灼熱。適用於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等引起的上腹疼痛不適。通常口服給藥,劑量依醫囑而定。長期使用應定期評估療效和副作用風險。

雷貝拉唑(Rabeprazole)

雷貝拉唑(Rabeprazole)主要針對幽門螺杆菌感染及胃炎所致的胃灼熱。其能有效抑制胃壁細胞產生的氫離子,從而減輕發炎反應。建議飯前空腹服用以提高吸收效率。服藥期間不宜駕駛機動車輛或操作精密機械。

泮托拉唑(Pantoprazole)

泮托拉唑(Pantoprazole)主要用於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引起的胃灼熱。本品能夠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促進黏膜修復。通常早晨空腹時效果最佳。服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發生。

蘭索拉唑(Lansoprazole)

蘭索拉唑(Lansoprazole)可用於緩解由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灼熱。該藥物能特異性地與胃壁細胞H/KATP酶複合物的巰基結合,阻斷胃酸分泌。患者可遵醫囑按每日一次定時口服。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艾普拉唑

艾普拉唑適用於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灼熱症狀。此藥物可以競爭性抑制基礎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濃度。本品宜於餐後即刻服用,以免引起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另外,哺乳期婦女慎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藥物都需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使用。對於胃灼熱的症狀,除上述藥物外,患者還可以考慮使用鋁碳酸鎂進行治療,有助於中和胃酸,緩解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