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幾種常見的補氣、補氣血以及養胃的中藥及其功效與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這些資訊僅供參考,具體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於胃痛的情況,若症狀持續不緩解,則應及時就醫診治。
補氣中藥茶
補氣的中藥茶可以選用黃耆、黨蔘、白朮、人蔘、炙甘草等中藥材來配製。由於補氣中藥茶具有一定的調理身體的功效,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並且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黃耆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等功效,對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等症狀有治療效果。黃耆適用於肺脾氣虛所致的咳嗽、水腫等病症。但外感發燒患者不宜使用。
黨蔘
黨蔘可用於治療氣血兩虧引起的面色萎黃、食慾不振、四肢無力、頭暈心悸等症狀。本品宜飯前服用。服用時需注意不要過量,以免引起上火。
白朮
白朮可輔助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食少倦怠、腹脹洩瀉等症狀。陰虛燥熱者慎用。此外,本品忌油膩食物。
人蔘
人蔘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常用於治療體虛欲脫、肢冷汗出等急重症。凡實證、熱證,均應禁用人蔘。另外,對本品過敏者也禁止使用。
炙甘草
炙甘草能夠益氣補中、調和諸藥,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等病症。凡屬氣滯溼阻,胸膈脹滿,以及胃腸道積滯成積塊者,則當避免使用此藥。
以上提及的所有中藥材都需要經過炮製後才能入藥,建議諮詢專業醫生以確保安全有效使用。補氣中藥茶適合體質虛弱、氣血不足者飲用,但感冒發燒病人及陰虛內熱者不宜多飲。
補氣血中藥方
補氣血的中藥方常包含當歸、黃耆、黨蔘、熟地黃、白朮等中藥材。由於氣血調理涉及個體差異及病情複雜性,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並適時就醫以確保安全有效。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對於月經不調、經閉經痛、虛寒腹痛等病症有治療效果。忌食寒涼、生冷食物,以免影響身體恢復。
黃耆
黃耆可用於脾氣虛弱、肺氣虛證的輔助調理。該藥物能夠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斂瘡等。使用時應注意不宜過量,否則可能會引起頭痛、頭暈等症狀。
黨蔘
黨蔘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稀、氣血不足等症候群。其能健脾益肺、養血生津,從而改善相關不適。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熟地黃
熟地黃可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眩暈耳鳴、腰膝痠軟、潮熱盜汗、遺精崩漏、月經不調、骨蒸潮熱等症狀。凡屬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脾胃虛寒洩瀉者慎服。
白朮
白朮主治脾胃虛弱、倦怠食少、腹脹腹瀉、痰飲、水腫、表虛自汗等。此藥可以起到一定的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的作用。凡氣滯脹悶、舌苔厚膩、納食呆滯者均忌用。
患者在服用補氣血中藥方的同時,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等,以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療效。
吃中藥胃痛怎麼辦
吃中藥胃痛可以嘗試飲食調理、腹部按摩、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服用抗酸藥物、針灸療法等方法來緩解。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飲食調理
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及難以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生薑等;可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條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痛的症狀。
腹部按摩
患者可以用雙手順時針方向對上腹部進行環形揉腹,每次3-5分鐘。此方法能夠促進胃腸蠕動,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不適症狀。
服用胃黏膜保護劑
如果確診為胃炎,則需要遵醫囑使用克潰泌膜衣錠(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鋁碳酸鎂等胃黏膜保護劑進行治療。這類藥物能覆蓋於潰瘍面上,從而起到保護作用,減輕胃部疼痛感。
服用抗酸藥物
若考慮存在胃酸過多導致的胃痛,則需按處方選取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進行處理。此類藥物透過抑制胃壁細胞的H+/K+-ATP酶活性,減少胃酸分泌,從而緩解胃痛。
針灸療法
針對胃痛,中醫師會根據個體差異,在特定穴位進行針刺操作,可能包括足三里、中脘等穴位。針灸調節氣血流通,有助於舒緩胃部不適。但須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執行,以降低風險。
在服用上述藥物期間,應注意觀察自身反應,以免引起不良後果。此外,建議定期複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右歸丸功效及禁忌
右歸丸具有溫補腎陽、填精益髓的功效。用於治療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性慾減退,夜尿頻多等症狀。
1. 腰膝痠軟:該藥物透過滋補肝腎來緩解腰部和膝蓋的不適感。
2. 畏寒肢冷:此藥能夠提高身體代謝率,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
3. 神疲乏力:研究發現其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作用,使人精力充沛。
4. 性慾減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提高雄激素水平,有助於恢復正常的生殖能力。
5. 夜尿頻多:本品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可減少夜間排尿次數。
服用右歸丸時需注意是否存在陰虛火旺等禁忌證。此外,由於方中肉桂、附子大辛大熱,因此不宜久服。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