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犯胃:針灸穴位治療

分類: 消化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6
本文介紹了透過針灸穴位刺激來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應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本文介紹了透過針灸穴位刺激來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應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疏肝解鬱穴位

中脘穴、膻中穴、內關穴、太衝穴、行間穴。如果出現情緒問題或身體不適,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

中脘穴

位於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按揉此部位有助於緩解胃脹、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並且對於改善患者因情志不暢所致的食慾減退也有一定作用。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胸骨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適當按壓該穴位能夠起到寬胸理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鬱效果。

內關穴

取穴方法是將手臂彎曲呈直角,手腕橫紋上三橫指處即是,主治心痛、胃痛等病症,透過按摩此處可以輔助調節氣血,從而達到舒緩壓力的目的。

太衝穴

位於足背第一蹠骨間隙凹陷處,用力按壓可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廢物排出,適用於失眠多夢、焦慮等症狀。

行間穴

位於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縫紋的中央凹陷處,有平抑肝火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頭痛、眼乾等問題。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要由專業人士操作,以免引起不良後果。此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緊張或壓力過大。

胃食道逆流按摩肚子

胃食道逆流可以透過腹式呼吸練習、腹部按摩、飲食調整、藥物治療等方法來緩解。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腹式呼吸練習

腹式呼吸透過深度呼吸引導患者放鬆膈肌,增加胸腔和腹腔之間的壓力差,從而促進氣體交換。一般情況下可每日練習數次。腹式呼吸有助於改善肺活量及通氣效率,進而提升整體呼吸功能;長期堅持此法可降低呼吸道阻力、減少二氧化碳瀦留現象發生機率。

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通常由專業人士操作,在患者平臥位時,使用指腹對腹部進行順時針方向輕柔地打圈按摩。此方法能促進胃腸蠕動,緩解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適症狀。但要注意力度適中,以免加重病情。

飲食調整

飲食調整包括建議患者少量多餐,避免高脂肪食物以及睡前2-3小時不再進食。此舉旨在減少胃內容物逆流至食道的風險並減輕其相關症狀。這樣做符合了上述所述的針對胃食道逆流病患提出的非手術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能包括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等,以及促動力藥如摩舒胃清(Mosapride)、伊託必利(Itopride)等。這些藥物能夠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同時幫助改善食道下括約肌的功能,從而減少胃內容物逆流到食道的可能性。因此,對於存在胃食道逆流症狀的人群而言,接受藥物治療是必要的。

除上述措施外,患者還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的食物,如巧克力、薄荷類食品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吸菸、限制飲酒,也有助於減輕症狀。

胃食道逆流肚子大

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肚子大可以透過飲食調整、腹式呼吸訓練、中藥調理、藥物治療等方法來改善。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飲食調整

建議患者減少攝入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洋蔥、大蒜等;增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燕麥、芹菜等。因為這些食物能夠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從而減輕因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不適症狀。

腹式呼吸訓練

透過深度且緩慢地吸氣和呼氣來鍛鍊腹部肌肉,每日練習數次。腹式呼吸有助於加強膈肌運動,提高肺活量,進而緩解由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胸悶、咳嗽等症狀。

中藥調理

可選用健脾消食、理氣化溼功效的中藥方劑如枳術丸、厚朴溫中湯等進行調理。中醫認為胃食道逆流多因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引起,上述方劑能有效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相關症狀。

藥物治療

常用的藥物包括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和促動力藥(如摩舒胃清(Mosapride)),需按醫囑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能減少胃酸分泌,而促動力藥則有助於加速食物從胃排入小腸,兩者協同作用可減輕胃食道逆流症狀。

此外,睡前3小時應避免進食,避免食用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規律作息,有助於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發生。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加重,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胃食道逆流耳穴

胃食道逆流可以透過耳穴治療來緩解症狀。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 胃經穴。

2. 大腸俞穴。

3. 內庭穴。

4. 三陰交穴。

5. 支溝穴。

使用耳穴時,應由專業人士進行操作,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同時注意避免刺激穴位周圍引起不適或加重病情。

1. 胃經穴位於手拇指橈側指甲角外約0.1寸處,透過按壓此穴可以調節胃腸功能,緩解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大腸俞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按摩此處能夠促進大腸蠕動,改善便秘等問題,從而減輕因排便不暢導致上腹部壓力增高而誘發的胃食道逆流。

3. 內庭穴位於足背第一蹠骨小頭前緣直下一橫指凹陷中,該穴位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當按揉有助於消除積存在體內的溼氣和痰液,進而預防因脾虛溼盛所致的上述病症發生。

4.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踝尖上四橫指處,在臨床上經常用於婦科疾病的調養與保健,對於改善脾胃虛弱所引發的相關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5. 支溝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骨莖突與尺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患者可自行採取坐位或仰臥位的方式取穴,然後順時針輕柔地按揉支溝穴以達到較好的效果。適當刺激此穴位能有效調理腸胃功能紊亂的情況,從而輔助治療胃食道逆流。

此外,患者還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飲食習慣調整方案,如少量多餐、睡前抬高床頭等措施亦幫助緩解上述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