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炎:過敏性血管炎與顳動脈炎的區別與治療

分類: 過敏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7
本文介紹了過敏性血管炎以及顳動脈炎的相關知識。過敏性血管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一組過敏反應性疾病,而顳動脈炎則涉及多種潛在原因如巨球蛋白血癥。兩者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但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本文介紹了過敏性血管炎以及顳動脈炎的相關知識。過敏性血管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一組過敏反應性疾病,而顳動脈炎則涉及多種潛在原因如巨球蛋白血癥。兩者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但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過敏性血管炎

過敏性血管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以微血管壁為發炎靶點的一組過敏反應性疾病。

過敏性血管炎是由於身體對某些外源性物質如藥物、食物等產生過敏反應,導致免疫系統異常啟用,釋放多種炎性介質傷害微血管壁。這些外源性物質作為抗原與體內抗體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在補體的參與下沉積於微血管壁,引發發炎細胞浸潤和組織傷害。過敏性血管炎的症狀包括皮疹、發燒、疲勞、關節痛、呼吸困難以及腎功能損害等。其中,皮疹通常表現為紫斑樣斑塊或結節,伴隨瘙癢或疼痛;而呼吸困難則可能由肺部受累引起。

診斷過敏性血管炎通常需要進行血常規、尿常規、IgE水平檢測、皮膚試驗和胸部X光檢查。此外,醫生還可能會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或活檢來評估內髒器官受損情況。治療過敏性血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組織胺藥、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常用藥物有地塞松(Dexamethasone)、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等。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避免自行濫用。

患者應保持充足睡眠,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以減輕症狀並促進康復。

皮膚血管炎症狀

皮膚血管炎的症狀包括皮疹、發燒、疲勞、肌肉疼痛、關節痛等,通常伴有皮膚下出血點或紫斑。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病情和接受適當治療。

皮疹

皮膚血管炎是由免疫複合物沉積導致發炎反應和組織傷害所致。發炎細胞浸潤周圍神經可出現丘疹、水泡等皮膚異常表現。皮損通常出現在皮膚表面,但也可能擴散到黏膜和其他器官。

發燒

由於發炎因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產熱大於散熱而引起發燒。發燒通常伴有心率加快、出汗增多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寒顫。

疲勞

當身體處於應激狀態時,會增加能量消耗以應對潛在威脅,從而導致疲勞感。這種症狀往往伴隨活動後加劇,休息後可緩解。

肌肉疼痛

發炎因子刺激肌肉組織,導致區域性水腫和纖維化,進而引發疼痛。肌肉疼痛常呈持續性,有時可因運動而加重。

關節痛

發炎因子透過血液傳播至全身各處,包括關節,導致滑膜增生、積液,引發關節腫脹和疼痛。關節痛多為遊走性,可累及大關節如膝、踝等,也可影響小關節如手指。

針對皮膚血管炎的症狀,可以進行血常規、尿常規以及自身抗體檢測來評估病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止癢藥物進行治療。建議患者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充足睡眠,有助於減少症狀發生。

血管炎診斷

血管炎的診斷通常需要透過超音波檢查、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斷層掃描(CT)來評估受損血管。必要時,醫生還可能會建議進行活檢以確定發炎型別。

超音波檢查

利用聲波反射評估血管壁和內部血流情況。患者需躺在檢查床上,按照技術人員指示移動身體以獲取清晰影象,整個過程可能需要20-30分鐘。

磁共振成像MRI

提供詳細軟組織結構資訊,並可使用顯影劑增強對比度顯示異常區域。在封閉環境中躺下舒適位置後,在安靜環境下完成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影像採集。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提供高分辨率橫截面影象,有助於發現小病變或微出血。平臥臺上接受輻射劑量不同裝置所執行快速旋轉拍攝操作週期一般為幾分鐘之間。

活檢

對於疑似的血管炎病例,取樣化驗周圍受影響組織中是否存在特定標志物如免疫球蛋白沉積等現象;此步驟旨在進一步確認診斷並排除類似疾病混淆選項可能性。

上述均為無創性常規手段,在臨床工作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與組合運用。若懷疑存在血管炎或其他相關問題,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準確診斷及治療方案制定依據。

顳動脈炎原因

顳動脈炎原因可能有巨球蛋白血癥、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巨球蛋白血栓性血管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等,需要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巨球蛋白血癥

巨球蛋白血癥是一種漿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其異常增生的漿細胞可產生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高粘血癥使得微循環受阻,從而引起顳動脈炎。巨球蛋白血癥患者常伴有高粘滯血癥,需要透過降低血漿容量來緩解症狀,如輸注紅血球解離劑或進行血漿置換。

結節性動脈周圍炎

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是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一種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動脈及其分支,發炎細胞浸潤、壞死和肉芽腫形成。發炎因子刺激區域性組織,進而出現顳動脈炎的症狀。對於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引起的顳動脈炎,可以遵醫囑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進行治療,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等。

巨球蛋白血栓性血管炎

巨球蛋白血栓性血管炎是由巨球蛋白血癥相關冷球蛋白血癥所誘發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皮膚小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為特徵。由於血清中的IgM與補體C3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於小血管壁上,導致發炎細胞浸潤和血栓形成,進而影響顳動脈的血液循環。針對巨球蛋白血栓性血管炎所致的顳動脈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類固醇聯合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進行治療。

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在遺傳因素作用下,環境因素如感染、日曬等因素觸發身體產生多種自身抗體,包括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等,這些自身抗體與抗原在血管壁發生免疫複合物沉積,啟用補體,導致發炎細胞浸潤和傷害顳動脈。對於由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的顳動脈炎,通常採用的是口服免疫抑制劑的方法來進行治療,比如Methotrexate ( MTX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

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是因為B淋巴細胞功能亢進,產生大量自身抗體,其中抗SSA/Ro-52抗體和抗SSB/La抗體與唾液腺細胞上的相應抗原結合,導致唾液腺受損,引起口乾、眼乾等症狀。此外,乾燥症候群患者的淚腺也受到攻擊,導致淚液分泌減少,進一步加劇眼部不適。乾燥症候群患者可能會出現口腔乾燥的情況,此時可以透過飲水來緩解不適症狀。

建議定期監測體溫變化,以便及時發現潛在的發燒或其他併發症。必要時,應進行顳動脈超音波、磁共振成像等相關檢查,以評估病情進展和指導治療方案。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