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慢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和治療相關注意事項。心臟衰竭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患者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治療。在使用藥物時需注意潛在風險,如心臟衰竭加重或藥物相互作用。針對該病的治療策略涉及多種藥物,其中一些屬於新藥範疇,如腦啡肽酶和D-二聚體抑制劑。
慢性心臟衰竭症狀
慢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勞、水腫、咳嗽以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由於心臟衰竭可能危及生命,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接受專業治療。
呼吸困難
由於心肌收縮力下降導致心臟泵血功能受損,肺部充血引發呼吸困難。表現為患者感到窒息感,尤其是在活動後。
疲勞
當心臟無法有效地泵出足夠的血液時,身體各器官組織會因缺氧而出現疲勞的症狀。這種疲勞可能發生在日常活動中,甚至輕微體力負荷下。
水腫
心臟衰竭時,體內的液體瀦留會導致水腫。這是由於心肌收縮力減弱導致心臟泵血不足,使液體積聚在身體低窪處。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腳踝和腿部,隨著病情進展可向上蔓延至全身。
咳嗽
慢性心臟衰竭會引起肺水腫,從而刺激呼吸道黏膜,產生咳嗽反射。咳嗽多為乾咳或伴有少量白色泡沫樣痰液,常在晚上或躺下時加重。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夜間睡眠時回心血量增加,此時心臟負擔加重,進一步加劇了呼吸困難的情況。患者可能會在夜間突然醒來,感到呼吸急促,需要坐起來才能緩解。
針對慢性心臟衰竭的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檢查以及血液生化檢查等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β感受器阻滯劑舒壓寧(Metoprolol)等,嚴重者可能需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或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健康飲食,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臟衰竭藥物副作用
心臟衰竭患者在使用藥物時需警惕心臟衰竭症狀加重、電解質紊亂、肝臟功能損害、血液系統抑制以及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風險。
心臟衰竭症狀加重
心臟衰竭患者服用某些藥物後可能導致心肌收縮力增強或心臟負荷增加,進而加劇呼吸困難、水腫等典型症狀。容易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嚴重時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
電解質紊亂
部分心臟衰竭藥物可能會影響體內電解質平衡,導致鈉、鉀等離子濃度異常。電解質紊亂會引起肌肉痙攣、心跳不齊等症狀,嚴重時可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
肝臟功能損害
某些心臟衰竭藥物需經由肝臟代謝,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肝細胞傷害,影響其解毒和代謝功能。肝臟功能受損會導致膽紅素升高、凝血功能障礙等問題,嚴重者可能出現黃疸、出血傾向等現象。
血液系統抑制
心臟衰竭藥物可能會對骨髓造血幹細胞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降低白血球、紅血球等的數量。這可能導致感染風險增加、貧血等問題,需要密切監測並及時處理。
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風險
心臟衰竭藥物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可能改變彼此的吸收、分佈、代謝及排洩,進而影響藥效。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藥效增強或減弱,引起不良反應或治療效果不佳,需注意觀察並調整用藥方案。
心臟衰竭患者應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避免潛在的電解質紊亂。同時,應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減少風險。
慢性心臟衰竭常用藥物介紹
慢性心臟衰竭的治療中,常用的藥物包括舒壓寧(Metoprolol)、毛地黃(Digoxin)、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以及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等。由於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建議患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這些藥物。
舒壓寧(Metoprolol)
舒壓寧(Metoprolol)用於治療慢性心臟衰竭時可降低心率、減輕心肌耗氧量。該藥能減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縮力及降低血壓。劑量調整應遵循個體化原則,且需監測心率和血壓。氣喘患者禁用。
毛地黃(Digoxin)
毛地黃(Digoxin)適用於慢性心臟衰竭伴有快速性心律不整的輔助治療。其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提高心肌收縮力。腎功能損害者起始劑量為半片至一片;肝功能不全者則需要減少劑量。
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透過利尿作用緩解水腫,改善液體負荷過重所致的心臟負擔。對於急性肺水腫有較好的效果。長期使用應注意電解質平衡,以免引起低血鉀症。
螺內酯(Spironolactone)
螺內酯(Spironolactone)是一種醛固酮感受器拮抗劑,可用於慢性心臟衰竭的治療。其可以對抗醛固酮的作用,減少體內瀦留的水分和鈉離子,從而改善心臟負荷。服用螺內酯(Spironolactone)期間應定期檢查電解質水平,以防止因藥物引起的電解質紊亂。
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
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主要用於急性左心衰竭的搶救,能夠迅速擴張靜脈和動脈血管床,降低心臟前、後負荷,減輕肺水腫。本品需稀釋後緩慢靜脈注射,用量依病情而定,開始時每分鐘不超過5μg/kg,酌情增加速度,最大不超過20μg/kg/min。
以上提及的所有藥物均須遵照醫囑進行使用。患者在治療慢性心臟衰竭的同時,應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避免過度勞累,以減少心臟負荷。飲食上宜選用低鹽、低脂食物,如雞肉、魚肉等,有助於控制水腫。
心衰竭新藥
心臟衰竭的新藥包括: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醛固酮感受器拮抗劑以及腦啡肽酶和D-二聚體抑制劑。建議患者在使用這些藥物前應諮詢醫生以評估風險與收益,並遵循醫囑進行治療。
利尿劑
透過促進體內鈉離子排出而發揮作用, 有助於緩解水腫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常用利尿劑有呋塞米(Furosemide)、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
Beta感受器阻滯劑
Beta感受器阻滯劑如舒壓寧(Metoprolol)緩釋片可減慢心率並降低血壓, 對於改善心臟衰竭患者的症狀有益處。但需注意個體差異及潛在不良反應。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抑制劑如卡托普利(Captopril)能減少心臟負荷, 長期服用對預防心肌重構有一定作用。開始用藥時需監測腎功能變化。
醛固酮感受器拮抗劑
該類藥物可以對抗體內過量產生的醛固酮所引起的液體瀦留現象;例如螺內酯(Spironolactone)、依普利酮片都屬於常用的醛固酮感受器拮抗劑。
腦啡肽酶和D-二聚體抑制劑
這類藥物能夠增加腦啡肽活性從而擴張外周血管並增強腎臟排水能力;代表藥物恩欣賽Enzastaurin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且安全性較高。
上述提及的所有藥物都需要在醫師指導下合理應用, 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對於心臟衰竭患者而言, 合理膳食同樣重要, 應避免高鹽飲食以免加重水腫情況。
GDMT藥物治療
GDMT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降脂、抗心絞痛、控制高血壓以及改善腦代謝等。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方案。
1.抗血小板藥物透過預防血栓形成來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常用藥有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
2.降脂藥物旨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以保護心臟健康。他汀類如洛伐他汀(Lovastatin)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首選選擇。
3.抗心絞痛藥物可用於緩解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狀。硝酸酯類如硝化甘油(NTG)具有擴張血管作用;β感受器阻滯劑如舒壓寧(Metoprolol)可減慢心跳並降低血壓。
4.控制高血壓藥物有助於穩定血壓值在正常範圍內。利尿劑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透過增加排尿量間接降低血壓;鈣通道拮抗劑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透過阻止細胞外鈣離子進入內皮下間隙而發揮降壓效果。
5.改善腦代謝藥物能夠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及能量供應。腦活素注射液能增強神經細胞功能,改善記憶力;奧拉西坦(Oxiracetam)則可以提高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並且減輕由缺氧引起的大腦傷害。
使用上述藥物之前應評估患者的過敏史及其他相關禁忌證,並密切監測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建議定期進行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評估以最佳化療效與安全性。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