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濕不運:飲用涼茶需謹慎,氣虛脾濕者宜針灸

分類: 中醫與草藥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30
本文強調了氣虛脾溼的人群在飲用涼茶時需謹慎,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針對氣虛脾溼的症狀,建議採取飲食調理、中藥調理、運動療法等非藥物措施,並指出若症狀無改善應尋求醫師指導。對於存在氣虛問題的人群,可選用黨蔘、黃耆等中藥進行調養;而針對腸胃溼熱的情況,則推薦運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來緩解不適。

本文強調了氣虛脾溼的人群在飲用涼茶時需謹慎,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針對氣虛脾溼的症狀,建議採取飲食調理、中藥調理、運動療法等非藥物措施,並指出若症狀無改善應尋求醫師指導。對於存在氣虛問題的人群,可選用黨蔘、黃耆等中藥進行調養;而針對腸胃溼熱的情況,則推薦運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來緩解不適。

氣虛脾溼涼茶

氣虛、脾虛者不宜多飲涼茶。因為此類人群體質本就偏寒,再攝入過多性味寒涼的食物或藥物,會導致體內寒邪加重,表現為脾胃虛弱症狀如胃痛、腹脹、腹瀉等加劇。

氣虛

氣虛是指臟腑組織器官生理功能減退所表現出來的病理現象,其病機為元氣不足,以疲乏無力、自汗、動則氣短、舌淡苔白、脈虛大無力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種症候。由於氣虛不能固攝津液,可導致痰溼內生,進而出現脾溼的症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補中益氣丸、四君子湯等中藥方劑進行調理。

脾溼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和水溼,若脾失健運,則會形成溼濁,即中醫所說的“土不制水”。脾溼患者常伴有食慾不振、口黏膩感、肢體困重等症狀。治療脾溼需從飲食起居入手,並配合使用參苓白術散、六君子湯等具有健脾祛溼功效的中藥方劑效果更佳。

涼茶

涼茶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飲品,通常由多種植物材料製成,例如金銀花、菊花、薄荷等。這些藥材大多屬於寒涼性質,能夠清熱解毒、消暑降溫。適量飲用有助於緩解因長期熬夜、進食辛辣食物引起的上火症狀。

氣虛脾溼

對於氣虛脾溼的人群而言,喝太多涼茶可能會進一步傷害脾氣,使脾陽受損而加重病情。因此這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食用過於寒涼之物,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注意事項

建議上述體質較差的人平時適當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等,幫助改善身體狀況。此外還可透過艾灸足三里穴、關元穴等方式來調養氣血,增強身體抗邪能力。

氣虛脾溼食療

氣虛脾溼可以透過飲食調理、中藥調理、運動療法等方法來改善。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或者加重,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飲食調理

患者可適當食用具有健脾胃、補氣血功效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大棗等。從中醫食養的角度來說,上述食物入藥性平,能夠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改善因氣虛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中藥調理

氣虛脾溼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中藥方劑來改善病情。上述藥物均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對於緩解氣短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弱等不適有一定的效果。

運動療法

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每日堅持30分鐘以上。透過提高身體代謝率幫助消耗多餘水分,促進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從而輔助減輕水腫現象。另外還可以加強免疫力,提升免疫力。

針對氣虛脾溼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以免進一步耗傷正氣。同時還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肢部位的保暖,因為雙下肢是人體陽氣最不足的地方,易受寒邪侵襲而加重脾虛溼盛的症狀。

氣虛脾溼湯水

1. 氣虛: 首先要補益氣血, 建議使用黨蔘、黃耆等中藥。

2. 脾溼: 藥物選擇應以健脾胃、祛溼為主, 可選用白朮、茯苓等藥材。

3. 湯水: 既然是湯水, 則不宜過於寒涼或溫熱, 應根據體質調整藥方性質。

4. 調理: 中醫強調調理, 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

5. 注意事項: 在服用過程中, 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儘量保持情緒平穩。

腸胃溼熱穴位

腸胃溼熱可以按揉足三里穴、中脘穴、內庭穴、天樞穴以及曲池穴等穴位進行調理。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足三里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開一橫指處。按摩此穴能夠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減退、腹脹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中脘穴

該穴位在上腹部,胸骨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患者可順時針輕柔地按壓中脘穴來促進消化吸收,並且有助於祛除體內溼氣。

內庭穴

取穴於足背第一蹠趾關節前方,距趾間縫頭0.5-1公分處。內庭穴是大腸經的滎穴,具有清瀉胃腸火邪的作用,因此對實熱證有效。

天樞穴

位於人體腹中部,肚臍左右兩旁橫向距離三指寬處。天樞穴為大腸經募穴,刺激此處能通調腸道氣血,從而達到去溼的目的。

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肘彎橫紋盡頭凹陷處即是曲池穴所在位置。經常按揉曲池穴不僅可以疏風解表,還能幫助運化水溼。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由專業人士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當引起不良後果。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如火鍋、燒烤等,保持規律作息時間,適當增加運動,幫助輔助消除體內的溼熱之氣。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