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牙齦萎縮的症狀及可能引起的併發症,並強調了及時就醫的重要性。還簡述了常見的治療方法,如補充維他命C和鈣、使用超音波潔牙等,並指出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最後,本文提到可透過臨床檢查等方式來評估牙齦健康狀況,並建議在發現異常時及時就醫。
牙齦萎縮嚴重
牙齦萎縮嚴重可能導致牙齒鬆動、咀嚼困難、牙根敏感、口腔異味以及牙齒脫落等問題。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專業治療以控制病情進展。
牙齒鬆動
由於長期的發炎刺激和牙槽骨吸收,會導致牙周膜變薄甚至消失,從而引起牙齒支援力量減弱而出現鬆動現象。
咀嚼困難
隨著牙齦逐漸向內退縮,暴露出來的牙根面會變得越來越光滑,這樣就容易在進食時發生食物嵌塞或者導致刷牙困難等情況發生,進而引發區域性軟硬組織傷害。
牙根敏感
當牙齦退縮後,牙頸部或牙根面就會直接暴露在外,這些部位沒有釉質保護,受到冷熱酸甜等外界刺激時就會感到疼痛不適。
口腔異味
牙齦萎縮致使牙縫增大,易積存食物殘渣與細菌,產生腐敗壞死性臭味。
牙齒脫落
如果不加以干預任其發展下去,最終可能會因為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無法再提供足夠的支撐力來維持牙齒穩固狀態而導致脫落發生。
針對牙齦萎縮問題,可以採取超音波潔治術清除菌斑結石,並配合使用含氯己定等成分的漱口水以減少口腔細菌負荷。此外還要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情況。
牙齦萎縮長怎樣
牙齦萎縮可以考慮補充維他命C和鈣、齦下刮治、齦瓣翻轉術、引導性組織再生術、超音波潔牙等治療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補充維他命C和鈣
透過口服維他命C片、葡萄糖酸鈣片等藥物補充體內缺乏的微量元素。上述微量元素是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質,對於促進牙槽骨健康有積極作用。
齦下刮治
齦下刮治是一種由口腔醫生使用專業工具對深入牙齦下的菌斑和結石進行清除的操作過程,在門診完成。此措施有助於減少區域性刺激源,緩解由於食物殘渣引起的發炎反應,從而預防進一步的牙齦退縮。
齦瓣翻轉術
齦瓣翻轉術是在區域性麻醉下將過短的齦緣向冠方翻轉覆蓋於暴露的根面,通常需要在醫院由專業口腔醫師操作完成。該手術旨在利用額外的軟硬組織覆蓋暴露的根面,防止其受到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而繼續退縮。
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引導性組織再生術通常在局麻下由專業口腔醫師執行,涉及移除受損組織並植入生物材料以促進新組織生長。該技術適用於改善因長期忽視導致的牙周病所致的牙齦萎縮。它能夠為新生軟硬組織提供一個有利環境。
超音波潔牙
超音波潔牙是一種無創且高效的牙齒清潔方式,通常在診所由牙醫操作完成。該技術利用高頻振動產生的微小震盪碎裂附著在牙齒上的菌斑和結石,同時可減輕因食物嵌塞引起的不適感。
建議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處理可能導致牙齦萎縮的問題。患者平時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如正確刷牙和使用牙線,以減少牙齦炎的發生風險。
牙齦萎縮判斷
牙齦萎縮可以透過臨床檢查、X光檢查、探診檢查、咬合試驗和口腔衛生狀況評估進行判斷。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臨床檢查
透過肉眼觀察牙齒周圍軟硬組織的情況來判斷是否存在牙齦萎縮。在臨床檢查中,醫生會使用探針輕觸患者的牙齦邊緣,並注意是否有紅腫、出血等異常表現。
X光檢查
X光檢查能夠顯示牙槽骨的高度及寬度變化情況,從而輔助診斷牙齦萎縮的程度與範圍。患者需取坐位,頭部置於放射裝置正前方,並按提示調整好體位後拍攝X光片。
探診檢查
探診檢查是利用特定工具探測牙齒表面及鄰接部位是否平滑完整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牙齦健康狀態。操作時將探針輕壓於目標區域,感知有無敏感點或凹陷處存在。
咬合試驗
咬合試驗涉及對咀嚼壓力分佈以及顳顎關節功能的評估,有助於發現可能導致牙齦問題的因素。通常由醫師指導患者進行一系列張口閉口動作,並記錄任何不適感或響聲出現頻率。
口腔衛生狀況評估
全面瞭解患者的日常清潔習慣及其口腔內部細菌數量至關重要。可透過目視法觀察舌面、齒縫間積存食物殘渣量以及顏色深度等情況來進行分析。
上述五個方面綜合考慮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出是否存在牙齦萎縮的問題。若確診為牙齦萎縮,則需要積極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