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症狀、處理與新生兒特殊關注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01
本文介紹了黃疸病的症狀及處理方式。該疾病可能導致皮膚和眼白部分發黃,嚴重者可能出現瘙癢、疲勞等症狀。治療前需明確病因,可能涉及膽紅素代謝障礙、肝炎、膽管阻塞等。新生兒黃疸需密切觀察並定期檢查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治療手段包括退黃治療、保肝治療、抗病毒治療以及利膽治療等。

黃疸病成因

黃疸病的出現可能與膽紅素代謝障礙、肝炎、膽管阻塞、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溶血性貧血等病因有關,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患者應儘快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膽紅素代謝障礙

膽紅素是衰老紅血球分解後的產物,在肝臟中經過一系列轉化後排出體外。當膽紅素代謝發生障礙時,會導致其積累並在體內形成黃色染色,引起皮膚和眼白發黃。可遵醫囑使用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等利膽藥物進行治療。

肝炎

肝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肝臟發炎反應,如病毒、藥物、酒精等,這些因素導致肝細胞受損,影響膽紅素的攝取、轉運和排洩,進而引起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鞏膜、皮膚黃染現象。針對不同型別的肝炎,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乙肝患者可以考慮使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恩替卡韋(Entecavir)片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

膽管阻塞

膽管阻塞阻礙了膽汁從肝臟流入小腸的過程,造成膽汁滯留並返流回血液中,此時未結合膽紅素會隨血液循環返回肝臟,再次被攝入到膽管系統中,從而形成膽汁淤積性黃疸。對於良性膽道阻塞,可行經皮肝穿刺膽汁引流術;惡性膽道阻塞則需行膽管支架植入術以緩解症狀。

膽汁淤積性肝硬化

膽汁淤積性肝硬化由長期膽汁淤積性膽汁淤積性疾病發展而來,由於肝細胞傷害和膽管上皮細胞功能障礙,膽汁分泌受阻,膽汁不能正常流入腸道,導致膽紅素逆流至血液中,引起黃疸。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水飛薊(Silymarin)、複方甘草合劑液(Compound Glycyrrhizin)等保肝藥物改善病情。

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是指骨髓造血功能亢進,超過了身體的代償能力,導致紅血球壽命縮短,破壞速度增加,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大量破壞的紅血球釋放出大量的間接膽紅素,超過了肝細胞攝取和結合的能力,就會使血液中間接膽紅素增高,出現黃疸。需要輸新鮮冷凍血漿、新鮮全血來補充凝血因子和紅血球,同時配合應用免疫球蛋白G(IgG)注射液、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琥珀酸鈉注射液等藥物治療。

建議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如ALT、AST、ALP等,以及膽紅素水平,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必要時還可進行超音波檢查、磁共振膽管造影術等影像學檢查,以評估肝臟和膽道的情況。

黃疸新生兒

新生兒出現黃疸時,需要觀察其是否伴有其他症狀如嗜睡、餵養困難等,並監測血清膽紅素水平。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肝臟發育不全,無法有效地將膽紅素轉化為膽汁並將其排入腸道,導致膽紅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高膽紅素會穿過血腦屏障,與大腦中的神經細胞結合,引起腦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核黃疸。因此,需要密切監測血清膽紅素水平以評估病情進展。

此外,還需要注意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和活動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嘔吐、腹瀉等症狀。這些資訊對於診斷和治療決策至關重要。

新生兒黃疸需警惕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理性黃疸,此時除了皮膚黏膜黃染外,還會伴隨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家長要定期帶孩子到醫院進行體檢,特別是新生兒疾病篩查,早期發現並干預可能的問題。

黃疸病治療

黃疸病的治療可以採取退黃治療、保肝治療、抗病毒治療、利膽治療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退黃治療

透過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促進膽紅素排出體外。此方法有助於改善肝臟對膽紅素的代謝功能,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保肝治療

保肝治療通常包括使用護肝藥物,如水飛薊賓、甘草酸製劑等,旨在減輕肝臟發炎和傷害。這些藥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能修復受損肝細胞,提高其解毒能力,從而輔助降低膽紅素水平。

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主要是針對特定病因的黃疸病,例如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黃疸,可採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恩替卡韋(Entecavir)等口服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這類藥物能夠抑制病毒複製,減少肝臟發炎和損害,間接地幫助恢復肝臟正常功能,降低膽紅素濃度。

利膽治療

利膽治療涉及使用促膽汁分泌藥如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牛磺熊去氧膽酸等來增加膽汁流量。此舉有助於改善膽道排空,減少膽紅素在腸道內的重吸收,進而降低血液中的總膽紅素含量。

黃疸患者應避免高脂飲食,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同時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幫助病情恢復。

黃疸病嬰兒

黃疸病嬰兒可以透過以下措施緩解症狀:

1. 輕柔腹部按摩可促進膽紅素代謝。

2. 適量飲水有助於利尿和排出未結合膽紅素。

3. 定期監測寶寶的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情況。

4. 可以使用茵梔黃口服液等藥物治療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5. 對於病理性黃疸,應根據具體病因進行相應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