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黃疸:評估與治療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05
本文介紹了新生兒黃疸的相關問題。新生兒黃疸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膽紅素腦病和核黃疸,導致聽力障礙、運動發育遲緩和智力低下。當發現新生兒黃疸退得較慢時,應考慮是否存在肝炎、膽管炎、膽石症等疾病,並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透過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檢測可以評估新生兒的黃疸程度。

新生兒黃疸過高會怎樣

新生兒黃疸過高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核黃疸等嚴重併發症,進而引起聽力障礙、運動發育遲緩和智力低下。

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腦病是由於未結合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引起神經細胞傷害。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引發長期後遺症,如痙攣、癱瘓等。

核黃疸

核黃疸是指高濃度未結合膽紅素對腦幹基底核處神經核質染色質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導致永久性殘疾或死亡,包括耳聾、視力減退和肌肉張力增加。

聽力障礙

聽力障礙是由高膽紅素水平引起的內耳毛細胞損害所致。可能影響新生兒的聽覺發展,導致長期聽力損失。

運動發育遲緩

運動發育遲緩可能是由膽紅素對大腦皮層的影響導致的。會導致新生兒運動功能落後於同齡人,嚴重時甚至出現癱瘓。

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是由膽紅素對大腦前額葉皮質造成不可逆傷害所引起的。會造成新生兒認知能力下降,表現為學習能力和社交技能缺陷。

新生兒黃疸需密切監測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避免膽紅素水平過高導致上述併發症。

黃疸退很慢

黃疸退得很慢可能是肝炎、膽管炎、膽石症等原因引起的,建議患者及時就醫診治。1.肝炎

患有肝炎時由於肝臟細胞受到破壞,導致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皮膚和黏膜發黃的現象,嚴重者可有發燒、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對於病毒性肝炎,可以遵醫囑使用水飛薊賓葡甲胺片、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藥物進行治療。

膽管炎

膽管炎是由各種原因所致的膽管急性或慢性發炎,如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此時會引起膽汁排洩不暢,進而影響到膽紅素的代謝與排出,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還可伴有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是細菌性膽管炎,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頭孢曲松(Ceftriaxone)注射液、亞胺培南(Imipenem)西司他丁(Cilastatin)注射液等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若是寄生蟲性膽管炎,則需配合醫生透過手術的方式移除病灶。

膽石症

膽石症是指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一種疾病,當膽管被結石堵塞時會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引起上述現象的發生,同時還可能會伴隨上腹部疼痛、腸絞痛等症狀。針對較小且無症狀的膽石症,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定期複查即可。若結石較大或者引起了明顯的不適症狀,則需要考慮採取經皮經肝膽管鏡取石術等方式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在明確診斷前應避免攝入可能加重肝臟負擔的食物和飲料,如酒精及高脂肪食物。同時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幫助促進病情恢復。

新生兒黃疸數值

新生兒黃疸通常指膽紅素水平升高,可以透過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等檢查來確定。正常情況下,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值不超過12.9mg/dL,早產兒不超過15 mg/dL。

新生兒黃疸的診斷需要透過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確認。首先觀察嬰兒是否存在皮膚、鞏膜及其他器官發黃的現象,然後測量其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以判斷是否超過正常範圍。若新生兒出現嗜睡、吮吸困難或餵養不佳等情況,也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的表現,則需及時就醫進一步評估。

該疾病可透過新生兒科醫生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來進行確診。在明確為病理性黃疸時,應立即採取措施降低膽紅素水平,如光療是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對於新生兒黃疸,家長應注意觀察寶寶的皮膚顏色變化,並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密切監測新生兒的生命體徵,包括心率、呼吸頻率和體溫等指標,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

生理性黃疸症狀

生理性黃疸的症狀表現為皮膚和眼白變黃,伴隨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糞便顏色加深、嗜睡、食慾減退等現象。如果黃疸持續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適,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是否需要治療。

皮膚和眼白變黃

生理性黃疸是由於胎兒時期未成熟紅血球數量較多,在出生後短時間內大量破壞而引起的。未成熟的紅血球壽命較短,且其代謝產物為膽紅素,當超過肝臟處理能力時,就會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進而使皮膚和眼白出現黃色染色。上述變化主要發生在全身皮膚以及鞏膜部位。

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

生理性黃疸的發生會導致肝功能暫時性低下,不能有效將膽紅素轉化為其他物質並排出體外,從而造成血清膽紅素水平上升。此現象通常反映在血液檢測結果中,可透過抽血化驗發現。

糞便顏色加深

膽紅素是一種黃色色素,當其隨血液循環進入腸道時會被腸道菌群分解產生尿膽原,此時尿膽原會再次被重吸收到血液中並回到肝臟,經過一系列轉化後成為膽汁,再經由膽管排入十二指腸。若存在生理性黃疸,則可能導致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進而引起糞便顏色加深。這種改變常出現在新生兒的初期排洩物中,可持續數天至數週不等。

嗜睡

生理性黃疸會引起腦部缺氧,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導致睡眠障礙,進一步引發嗜睡的症狀。這種情況多見於新生兒,可能伴隨持續時間較長的睡眠模式紊亂。

食慾減退

生理性黃疸會影響小腸黏膜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降低消化酶活性,間接影響食慾。患者可能出現進食量減少的情況,嚴重者可伴有嘔吐等症狀。

針對生理性黃疸的症狀,可以進行血清膽紅素測定以評估膽紅素水平是否偏高。對於新生兒而言,建議定期監測血清膽紅素的變化情況。針對上述症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需密切觀察病情進展,避免脫水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同時,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合理餵養,確保嬰兒獲得足夠的營養支援。

核黃疸症狀

核黃疸的症狀包括膽紅素腦病、嗜睡、吸吮困難、肌張力減低、發燒等,通常需要及時就醫以避免潛在的神經系統傷害。

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腦病是由於未結合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在神經細胞內沉積所致。膽紅素腦損傷主要發生在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皮質等部位。

嗜睡

核黃疸時,膽紅素水平升高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導致睡眠障礙。這種症狀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狀態改變,從輕微的嗜睡到昏迷不醒。

吸吮困難

高膽紅素血癥可影響大腦的功能,進而干擾正常的反射活動,使患者出現吸吮困難的現象。吸吮困難通常表現在新生兒期,可能是核黃疸的早期徵兆之一。

肌張力減低

當膽紅素水平過高時,會引起腦幹網狀結構受損,影響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導致肌張力下降。肌張力減低可能導致肢體無力或癱瘓,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

發燒

核黃疸時,身體免疫系統可能會被啟用以對抗膽紅素毒性,這可能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受到影響而出現發燒現象。發燒可能伴隨其他感染跡象,如咽部充血、扁桃腺腫大等。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血液生化檢查,包括肝功能測試和膽紅素水平檢測。必要時,醫生還可能會安排頭顱磁共振成像(MRI)來評估腦部情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光療以降低膽紅素水平,重症情況下可能需要換血療法。家長應注意觀察患兒的症狀變化,確保充足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遵循醫囑調整飲食,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